本报讯 (记者 任翔宇) 近日,大同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 一台肩负着记录使命、计划穿越34个省级行政区的漂流相机。大同晚报和新媒体视频栏目“相遇大同”记者用这台相机在全市拍摄采集图片、视频素材后,继续寄出相机开启后续“漂流”之旅,主办方将根据相机传回的内容,制作融媒体集成产品,为人们呈现微视角下的大同文旅形象,展现城市魅力。
开箱、取出相机、手写城市明信片、外出拍摄、寄出相机……这台计划穿越 34个省级行政区游遍全国的相机机身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磨损痕迹,以“漂流”的形式走遍中国的经历留下了在各地使用的印记。此项名为“相机里的中国故事——34地相机漂流行动”的全国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彭城晚报》《都市晨报》承办,让相机化身为时间的记录者,从徐州出发,“漂流”至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每到一站,用镜头记录下当地发展改革案例,生产出融媒产品并推出纸媒新闻作品 , 产品完成后按照既定路线,由该城市把相机寄往下一站。相机每到一站,它都会用镜头捕捉当地关于改革、创新与发展的动人故事。
大同日报社积极响应并参与本次活动,用影像讲述大同故事,让世界看见大同。大同晚报和新媒体视频栏目“相遇大同”记者结合我市近年来文旅发展,分别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世界知名古建北岳恒山悬空寺和大同古城街巷,用镜头捕捉大同古都之美,讲述文化之城、能源之城、算力之城的大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