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世敬) 我市以申报“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为契机,从政策支撑、资金支持、金融创新等多个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质效创造良好条件,在2020年省银保监局的相关考核中,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全部符合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城市。
2019年8月我市获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作为中部地区城市获批“试点城市”后每年可获得40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从而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规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据了解,申报“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深化财政助力、金融发力两方面作用,财政部门设立3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2020年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6.65亿元给予了208.68万元风险补偿;疫情期间央行专用额度再贷款政策出台后,对金融机构使用人民银行专用额度再贷款5.8亿元给予878万元的财政风险补偿支持,保证了稳企业、稳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实现“量增面扩”的目标。优化资源、注补结合,财政部门通过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入资本金,引导担保机构立足主业,发挥支小、支微、支农和新型产业的支持作用,截至2020年底,融资担保倍数由同期2.59倍提高到3.4倍,融资担保费率全部降到1%以下,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小支微支农”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紧扣普惠、打造平台,在全市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提速增量行动,截至2020年10月末,创业担保贷款余额8927.14万元,累计为全市1173户企业或个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23164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486人;同时市财政投入1500万元支持创业孵化平台和众创空间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5家,市级众创空间37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得到有效落实。统筹资源、效率优先,整合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共有121家企业获得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较2019年增长11%。去年10月,我市批准成立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为银企对接提供长效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全息化的全方位服务,金融综合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