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刘建新 王亚红) 广灵县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试点工作,聚焦“人、治、物、效”,抓牢“选、育、管、用”,以实施“四破四保”破题村“两委”换届试点工作,为实现“一升一降一肩挑一体化管理”换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破解“从哪选”的问题,“多渠道”揽才,保障好中选优提质量。严把选人标准,聚力打造“三支队伍”:从严优选“主力队”,严把学历高、素质高、年龄低的基本要求,对1061名现任村干部进行资格联审,将66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挡在“门外”,将23名优秀人才列入推选范围;统筹下派“先锋队”,将51名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将其中35名选派为村“两委”主干,改善了全县农村干部文化、年龄、质量结构;规模配足“后备队”,实施“3+1推优选苗”行动,为每个村配备至少1名工作人员、储备3名后备干部,累计招聘村(社区)工作人员195名,从现任优秀村干部、村医村教、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中精选451人纳入“农村后备干部库”。
——破解“如何退”的问题,“人性化”安置,保障组织关怀有温度。坚持换届“稳定”主基调,开通三条“退出渠道”:对存在违法乱纪、群众满意度低等13类情形的“责令退”,对60周岁以上、高中以下学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留任的“依规退”,对符合任职条件、但受职数限制不能继续留任的“让贤退”。该县逐乡成立“退出安置小组”,对拟退出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个人谈话21次,用“真心”化解干部“灰心”;适度延长计划“让贤退”的22名村干部现有待遇,对计划“依规退”的41名村干部进行分流安置,用“诚心”激发干部“热心”;乡镇党委班子“一对一”联系卸任村干部,研究制定了“两必助三必访”关心关爱机制,用“爱心”消除干部“忧心”。
——破解“能力弱”的问题,“立体式”教育,保障干事创业有底气。将村干部培养提前纳入日程,以“三项机制”推动选用培养的双向贯通:集中“训”,与大同电大合作实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工程”,2023年底前将全县村“两委”主干学历提升至大专以上、委员达到中专以上,本科学历突破40%;压担“练”,从全县“村级后备干部库”中优选78人参与乡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薄弱村的基层党建、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通过压岗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经考验、长见识、提能力;结对“带”,建立“2+1”帮带责任制,由1名包村乡干部、1名原村“两委”干部为联系帮带,对新上任村主干统一进行为期半年的结对帮扶,帮助熟悉村情、厘清思路、进入状态。
——破解“干得成”的问题,探索“职业化”管理,保障干部发展有前景。研究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抓在平时、考在经常”的考核体系,绘就“三有”蓝图,树起“奖优罚劣、激励担当”的考核导向。“三有”:报酬有增长,县财政每年专列960万元,将“一肩挑”“两委”主干年报酬提高至3.6万元以上,村报账人报酬提高至2.88万元,其他“两委”干部报酬提高至1.44万元;任职有保障,投入96万元将全县社区、村的运转经费增加至12万元,并为村干部购买意外伤害险、定期体检;发展有空间,从任职3年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累计5年、10年和15年考核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分别参照事业干部、事业副科和事业正科落实待遇,历史性突破村主干职业晋升“天花板”,大大提升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形成了竞相干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