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大同”必定是一个高频词:从“代地沧桑”到“魏都辉煌”,从“西京遗韵”到“明清重镇”,一部大同历史,无不昭示着一段大同文明变迁史。青瓷窑遗址和许家窑遗址,是大同地区最早开端的人类遗址。大同地区的文明星火自此点燃,传遍了大同湖畔,也延续到了后来的桑干河流域。狄族代国的兴起,赵襄子、武灵王的入主,战国秦汉城邑的建立,逐渐构建起大同历史厚实地基。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曾经频繁地活动在大同及附近地区,与汉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大同历史的恢弘文化,唱响民族融合主旋律。
融史于旅,寓教于乐。大同形成了文旅融合的浓厚氛围,旅游业态热度不断攀升。
围绕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战略部署,得胜堡、守口堡、李二口、摩天岭等长城题材旅游景区初具雏形;依托桑干河人文与自然资源,吉家庄乡村游、桑干河冰雪小镇等项目先后落地;深耕科学与生态两大领域,大同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色更新、体态更丰;全景动态展示煤炭开采历史,近距离接触工业革命历史印痕,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名气渐响,显示出大同工业游的市场潜力。
“通过文旅融合,我市旅游产业框架正朝着系列化、层次化、主题化方向有序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姜文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唯有厚重的文化方能支撑旅游业长盛不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从观光游览到休闲体验,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每一个新突破都可见文化的活力。灵丘县上下北泉等乡村游景点与罗罗腔牵手,让城里人住到农家听大戏;云州区吉家庄乡古陶课堂和古人类考古展,吸引游客接触远古人类生活;新荣区堡子湾村饮马河文旅对话影视文化与长城文化,让游客置身历史,体验边塞生活。
深度游不仅仅是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的多领域表达,更重要的是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真正融入,认同旅游目的地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空间之美。在新荣区堡子湾村饮马河文旅影视基地,不少游客在体验了纯朴的乡村野趣之后表示,这种“三美”之旅给人留下了念想,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乡村微电影,我当主角”“乡村写生,画出原汁原味”。他们表示。
“大同文旅从‘资源时代’进入‘品牌时代’。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文化内涵,大力繁荣精品文艺创作,讲好大同故事,让大同的历史文化底蕴重新焕发独特魅力。”姜文表示,我们还要探索各类旅游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季节游”到“全时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提升放大文化品牌效应,挖深、拓展、垒厚大同历史文化,将我市的文旅产业做强做大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