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城脚下的“花木兰”

杨水晶

  阳高古长城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春天,它伴随守口堡的杏花绽放异彩;夏天,它与油菜花、蓝天并美;秋天,层林尽染的杏林为它抹上亮丽的秋色;冬日,银妆素裹的边塞风光引人入胜。一幅美丽的长城画卷聚焦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同样也吸引了生于斯、长于斯、重返家乡创业的杏花园农庄女主人张月英,她为摄影爱好者、游客打造了一个“远方的家”。

  关于张月英回乡创业的传奇故事早有耳闻,但百闻不如一见。去年盛夏,首届长城花海展在长城乡镇边堡开幕,醉翁之意不在观花的我赶回老家。下午,约了本土摄影人卫忠兄和喜欢旅游的几位本家妹子驱车前往。一路上,掠过青纱帐般绿油油的庄稼地,在新修的长城旅游公路上放飞着小鸟归林般快乐的心情,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慕名已久的长城乡镇宏堡杏花园农庄。

  眼前的杏花园农庄古朴而幽静,步入院内,那挂在木亭两旁的红灯笼,屋檐下一串串黄灿灿的玉米棒、红辣椒与满园的花草果树令人顿觉步入了梦中的桃花源。

  推开蒙古包的门,大家围坐在木茶几前,品茶、品书画、欣赏长城摄影作品,仰望顶上那盏用枯树枝装饰而成的精巧吊灯,大家沉醉其间。此时,一位梳着精致短发,身着花连衣裙,文静秀气的女子笑盈盈地从屋里走出来,原来她就是我想见的杏花园农庄女主人。没有事先约定的相见给了彼此一份欣喜,一见如故的交谈显得十分自然随意。酷爱摄影的秋雨先生为我们在爬满豆角蔓的花廊前拍照留念。

  走马观花地看完镇边堡长城花海展,再返回杏花园农庄已是黄昏。女主人已将丰盛的农家饭端进蒙古包。品着只有在长城脚下才有的美味佳肴,聊着女主人奶奶的独到厨艺,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到她的故土情。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女主人对这片热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1974年出生的她,初中毕业后在长城乡小学教书,1993年至2014年携家在外打拼,但她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当她得知家乡准备开发乡村旅游的消息后,便及时与当地干部了解、沟通,又和热衷于拍摄古长城风情的北京籍秋雨老师商议,决定于2014年4月回乡创业,开办阳高县杏花园农庄扶贫摄影基地。

  为了更好地宣传长城文化旅游,张月英利用自己的杏花园农庄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随着客流量的增多,最初的扶贫摄影基地已难以满足需求。她又投资3.2万元在长城乡购买了2.3亩地的大院,经建设改造为可接待50多人的杏花园农庄。同时安置村里的部分闲散人员。2016年,在镇宏堡村、二十六村分别选择了3户有接待能力的人家。到目前,杏花园农庄共接待骑行、旅游、休闲度假、摄影团队80多批次,480多人次。

  张月英深深地爱着这方热土,总想着要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吸引外地团队到此休闲度假,开展基地体验活动,同时将土豆、本地羊肉、杂粮等农产品推荐给旅游团队,帮助当地老乡拓展销路。自己开荒试种2亩海棠,为下一步打造乡村旅游采摘园打基础。春节,她为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准备年夜饭,还坚持多年救济特困户,并为一名特困户在农庄找到了工作。在农庄建起澡堂,提供证照的照相服务,让一些五保户孤寡老人终身免费洗澡、免费拍照。为解决村里老人看病难问题,她主动联系协和医院医生免费义诊,发放备用药。

  张月英还提出关于合理开发保护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尤其是对无人村落的保留和合理利用,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月英不仅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勤奋耕耘的作家。她的作品情感真挚,乡土气息浓郁。她的散文《阳和四月情》描绘春寒料峭中傲立枝头的杏花,从长城脚下深情款款地走来。她的愿景是,开发康养度假村,还都市人一个“田园梦”,开启“全域旅游计划”,实现诗和远方一起上路。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能源革命 转型发展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文旅周刊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专题报道
寻访老口泉
考古探秘系列之“考古时间轴”(上)
“游山西·读历史”征文活动应者踊跃
大同市博物馆召开2021年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
大同市博物馆召开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大会
长城脚下的“花木兰”
市妇联“一封家书 把爱带回家”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爱在这里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