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芳)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按照“市县组织实施、乡村具体落实、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目前全市197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登记赋码等改革任务,为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层层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分别出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清产核资方案等制度,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挂贴条幅、宣传标语等形式以及利用广播、媒体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更好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
分类摸清资产家底,依规推进身份确认。理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将集体资产按照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分类登记,建立台账,摸清家底。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推行“一村一策”,引导基层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注重多因素综合界定,寻求农民群众公认的界定办法;注重民主协商讨论,重大事项由农民群众民主讨论决定,通过户籍调查、人员核对、公示确认等程序进行成员资格确认。云冈区对嫁出嫁入、空挂户等特殊群体,再次确认成员身份,签订承诺书,及时开展补确工作,确保没有误确人员、漏确情况。全市197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确认成员158.273万人。
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科学细致设置股权,各县区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全部完成农村经营资产股份合作改革。全市各县区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设集体股,主要通过提取公益公积金的办法来保障集体收入,发展公益事业。灵活设置股权,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都以人口为参照设立了人口股,同时也有少部分村设立了劳龄股、风险股等。股权一经确定,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197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
各县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产收益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通过推进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年行动计划》、市县两级扶贫部门扶持村集体实施的脱贫产业项目以及实施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的实体经营项目,截至目前,全市14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
我市还及时开展“回头看”,倒查底数补齐短板,规范程序整改不足,举一反三巩固成果,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督导队伍,不定期对各县区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改革方向无偏差。对责任不落实、行动滞后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