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影响空气质量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多年来困扰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大事。建议把秸秆综合利用与开发列入我市“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推动秸秆变废为宝。
经了解,大同地区玉米等各类秸秆作物种植面积约350万亩,年生产各类秸秆200万吨左右。我市现已着手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开发,秸秆除少部分用做饲料收储或外销外,部分县区已开始利用政策支持试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有些县区还在积极申请国家生物质燃料发电或有机肥还田等。经调研,中科院多个科研院所非常关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与商业性开发”,部分院所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和较全面的国内外市场调研数据。据保守测算,10万吨玉米秸秆,可实现年产7000吨木糖或80000吨生物质板材,销售收入3.28亿元,净利润0.8亿元,可安置就业60多人,使农民每亩增收100多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放到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纳入县乡工作重点和考核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二、强化政策扶持。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尝试多领域布局。用于有机生物质提取。积极转化中科院下属研究院所相关科研成果,重点布局一到两个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如木糖、木糖醇、生物饲料蛋白、糠醛或其他生产;非木浆纸或板材生产;可降解膜、可降解餐具或生物有机肥的生产等。生产腐植酸肥料。大同地区富有浅层煤风化而成的腐植酸煤渣土,秸秆或秸秆残渣经发酵,与腐植酸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辅以必要的其他技术,可生产出大量生物质腐植酸肥料,可大面积改良我市板结的盐碱土壤。研发秸秆饲料。着力研究和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养技术、青贮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等。研发秸秆基料,促进食用菌业发展。普及秸秆基料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用于秸秆生物质燃料。在气温、气候条件允许的时节,可因地制宜尝试并推广秸秆生物气化、热解气化等技术;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研究秸秆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尝试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四、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我市农村秸秆生产实际,政府引领或院校领衔,或依托有能力、有意愿的市场主体,组建有研发能力、有技术、有专利的相关专家参与的科研院所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市政协委员、优沃特科技(山西)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