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金融“活水”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世敬

  服务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7月23日,我省召开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大会,提出要畅通政银企对接通道,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提升金融产品供给质量,促进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更好发展。

  金融业作为我市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的重任。“今年上半年,我市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稳健,对重点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和质效实现‘双提升’,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1988.75亿元,同比增长15.47%。同样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3.66亿元,较年初增加28.7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19亿元,较年初增长12.64%。”大同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助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以来,我市金融行业高质量推进涉农信贷工作,大力拓展小杂粮、黄花等地方特色险种。上半年,全市银行业累计投放涉农贷款471.56亿元,比年初增加34.92亿元;累计向1.23万户脱贫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95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发放2.39亿元,发放额度位居全省第一;农业保险承保险种从2018年的14个品种增加到2021年上半年的20多个险种;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方面,大同银保监分局推动银行机构服务覆盖全部行政村,保险机构服务覆盖全部乡镇。

  促转型,强力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金融办牵头制定了《大同市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1年工作要点》,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102.43亿元,清洁能源领域保险保费收入35.17万元,同比增长374.63%,提供风险保障24.95亿元。同时,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1+4+6”产业振兴工程,积极对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现代服务、市政工程建设等产业,全力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搭平台,加强政金企常态化对接。市金融办于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工作的通知》,协调召开了国开行专场高层政银企对接会,整理汇总各类项目171个,上半年国开行山西省分行已为我市部分项目授信38.9亿元,并投放资金4.82亿元;组织召开“绿色金融·致富黄花”金融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政金企(云州区)专场对接会,全市各金融机构与云州区43户黄花企业、32户农户、9家种养殖大户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达1.5亿元,5家保险机构与云州区签订农业保险服务协议,以金融“活水”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降成本,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今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各项减费降税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额6118.6万元。同时,继续巩固LPR改革成果,促进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让LPR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市场经济主体。通过LPR改革,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改革前(去年8月)的8.54%,下降到目前的6.91%,有效地带动了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强服务,大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扎实落实各项货币政策,特别是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专门开展了“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415.24亿元,较年初增加6.3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3.66亿元,较年初增加28.7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19亿元,较年初增长12.64%。

  一个个数字,彰显着我市金融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部署,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真金白银”服务实体经济、以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生活的扎实行动。下一步,金融部门还将脚踏实地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积极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标题导航
~~~
~~~张强见证大同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签约
~~~本报记者 张世敬
在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
代表山西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网络展播~~~
~~~良 言
~~~
~~~本报记者 宋芳 通讯员 雷丹丹
日最高发送旅客近3800人~~~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地产周刊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广告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通电话
深化务实交流合作 共谋数字经济发展
金融“活水”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大同展品大同景区受青睐
市歌舞剧院排演歌舞剧《北魏长歌》备受赞誉
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石
图片新闻
王学斌:创业致富带头人
大同造“复兴号”牵引浙江出海通道新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