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北魏文化对话现代考古

——第四届中国大同北魏·云冈文化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侧记
市博物馆副馆长曹臣明在论坛上发言。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大同地区近年来发掘了数千座北魏时期墓葬,不同类型墓葬形式和丰富的随葬品,为认识和研究平城人的丧葬风俗、生活习俗、社会环境以及与周边各类文化的相互影响提供了直接材料。平城地区北魏早期墓葬文化因素的来源、宋绍祖墓与平城北魏中期墓葬文化、平城地区前后双室墓的政治意蕴、北魏中期平城地区墓葬文化的辐射、北魏中期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动力与目标,奠定了北魏文化与现代考古的厚实地位。”

  10月23日至24日,首都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同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大同北魏·云冈文化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高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徐州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冈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等38家科研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90余人云集大同,畅议北魏文化与现代考古。精彩的论坛分享为山西大同大学师生上了一堂难得的“考古公开课”。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美美与共:多元视角下中国特色考古学与北魏文化”。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庆捷,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院长石凤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倪润安,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执行院长李珍梅等12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从北魏金陵与畿上塞围、百年来北魏平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云冈学”建构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敦煌学”与“云冈学”异同论、北魏平城墓葬佛教因素的演进、北魏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从“敦煌学”与“云冈学”比较的角度,提出应注重对“云冈学”学术史的调查梳理,大力提升“云冈学”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对敦煌与云冈两大石窟同时代佛教艺术和建筑的对比研究,推动“敦煌学”与“云冈学”实现良性互动。

  10月24日上午,与会学者齐聚“北魏历史文化论坛”、“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云冈石窟与文物保护论坛”三大分论坛,举行了27场报告,并邀请10位知名学者作为点评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专家学者、青年学人分享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对北魏历史、考古研究及文物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

  在论坛闭幕式上,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吴巧云、大同市博物馆副馆长曹臣明、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教授孙瑜分别对各自负责的论坛进行了总结。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钱益汇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他认为,论坛层次高,安排合理细致;专题报告专家理论水平高,点评专家直击问题,讲解深入;参会单位涉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会学者交流充分,研讨内容体现多学科性,既有案例研究,也有理论构建;既有传统考古学研究,也有新方法新视野。此次论坛,对于全面展示北魏历史文化研究学术成果、鼓励青年考古学者加强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魏文化论坛”由山西大同大学创建于2018年,旨在拓展北魏文化的深远影响,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论坛。“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肇基首倡于2014年,至今已历时六届,成为全国青年考古学者分享学术思想、交流学术心得和展现学术风采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由山西大同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合办,旨在不断推动北魏文化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标题导航
~~~——第四届中国大同北魏·云冈文化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赵永宏
~~~
~~~
~~~——山西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侧记
~~~
~~~本报记者 赵小霞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文旅周刊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公益广告
北魏文化对话现代考古
致敬大同考古
我市多件作品入围第三届山西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云冈区新文街道开展“敬老月”主题活动
绽放文博历史风华
现代戏《忘忧草》在灵丘县上演
专家学者纵论博物馆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