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嫱 通讯员 张文星 李婕)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灵丘县坚持谋划在先、有序推进、保障效果的原则,平稳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186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准备阶段“早发力”,做到“六个到位”。一是前期摸排“走”到位。该县逐村逐社区进行分析研判,创新采取“述、评、谈、查、判”五步工作法,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考核评价,对1307名村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并提前配备到位“两委”主干。二是组织领导“谋”到位。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换届工作方案,设立换届办,组建工作督导组实施督导全覆盖。三是换届业务“学”到位。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会、培训会、推进会,发放指导手册1200余册、培训1800余人次,并赴广灵县学习试点经验。四是宣传发动“引”到位。发放海报3000余幅,广泛宣传换届政策和“十严禁”等要求。组织3000余人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800余名换届人选签订纪律承诺书。五是重点问题“改”到位。对摸排出的5个换届重点村,派驻工作组“一村一策”化解问题;将11个村党组织、1个社区党组织确定为软弱涣散整顿对象,选举前全部整改到位。六是经济责任“审”到位。县农业农村局与乡镇政府密切联系,开展全面经济责任审计,未发现影响换届的问题情形。
实施阶段“准发力”,做到“三个优化”。一是年龄结构优化。698名村(社区)支委成员平均年龄44.2岁,较2017年降低4.3岁;19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7岁,较2017年降低4.8岁。二是学历水平优化。698名村(社区)支委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44名,较2017年提高31.3个百分点;19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49名,较2017年提高38.7个百分点。三是性别结构优化。698名村(社区)支委成员中,女性成员85名,较2017年提高7.6个百分点;19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女性党组织书记17名,较上届提高6.5个百分点。
总结阶段“细发力”,做到“三个规范”。一是程序规范。选举结束后,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第一时间向乡镇党委书面报告选举情况,批复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于7日内进行工作移交。二是资料规范。乡村两级对各阶段资料进行分类归档,报县委组织部备案。新当选的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填写任职登记表,形成信息台账。三是管理规范。县委组织部对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备案管理,乡镇党委分批次对新任干部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