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南走北走,不如在家编筐种柳”……这是流传在广灵县乡村间的顺口溜,也是对广灵县巧娘宫、鸿棉制衣等“广灵巧娘”通过编织、制衣等产业走上致富之路的赞誉。而在“广灵巧娘”品牌的打造中,广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大力扶持和帮助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我们巧娘宫是一家以手工编织为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自从2016年成立以来,县农信社就在资金方面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使我们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合作社创始人刘金萍感慨地说,目前,合作社已由建社之初的130人发展到1085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
“巧娘宫合作社是我们联社信贷重点支持的一家企业,近几年累计投放1335万元帮助其发展壮大。”广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人说。近年来,该联社立足本地实际,聚焦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支农、支小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信贷支持县域“居家经济”“炕头经济”,“贷”动广大农村妇女、残疾人就业增收。该联社累计投放5000多万元,打造以手工编制为特色的“广灵巧娘”品牌,让广大农村闲散妇女就地就近就业,享受到“村口办厂、炕头就业”带来的实惠,进而辐射带动全县妇女自主创业。
在广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扶持下,巧娘宫合作社已在全县9个乡镇18个村建立了手工编织基地和扶贫车间,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通过将传统柳编和现代创意元素相结合,合作社不仅发展了原有柳编技艺,还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现代工艺品,大到柳条床、沙发、茶几,小至宠物窝、笔筒、果盘、蒲草帽、挎包及各种大小摆件一应俱全,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均有销售,还远销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2019年4月,广灵县政府、广灵县联社、大同市财信融资担保公司三方合作签订战略协议,通过“政银担”形式共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广灵县鸿棉制衣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受益者,县联社采用“政银担”贷款方式,为其注入350万元流动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在县联社的信贷支持下,我们逐渐成长为全县的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共带动8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其中妇女有786人。”广灵县鸿棉制衣有限公司经理说。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灵县联社投放纾困资金4803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其中,发放230万元支持鸿棉制衣增开一条口罩生产线,确保了企业正常运转。
据了解,在广灵县政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农信社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浇灌,全县建在乡、村一级的扶贫车间已达109个,涉及制衣、编织、食品加工等37个门类,全县杞柳种植面积逾5000亩,带动近3000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