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搭建新平台 推动“大治理”

—平城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创新系列报道之一
“垃圾分类,从家庭开始”公益活动现场。图片由平城区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提供

  本报讯 (记者 董芳) 近年来,平城区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突破口,立足实际,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为提高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强大服务支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涵盖广泛、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从“大”处着眼做好制度设计,又需要从“小”处入手做到落实落细。平城区按照党中央以及省委、市委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2018年1月,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推动下,该区民政局成立平城区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

  今年国庆长假后,在御河生态园御锦源小区东侧小广场上,数十名身着统一练功服的老人们整齐划一地习练着杨氏太极拳。“参加了两期社区组织的太极拳培训,系统学习了太极拳要领,动作得到纠正,晨练效果明显提高。”习练者武尚智受访时表示。

  据了解,武尚智老人参加的社区组织的太极拳培训项目,是平城区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孵化的首批项目之一。2019年12月,平城区政府拨付资金100万元,首次向社会力量购买了24个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发展、居家养老、困境救助、应急救援、安全维检等方面,并在该区各个社区落地。2020年12月,拨付200万资金启动第二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在巩固第一批服务品类基础上,又拓展了心理、法律、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等服务项目。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中心孵化的社会组织,像越野一族、大象志愿服务、小草社工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消杀、疫情排查、入户访问、街头宣传等防疫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效能。”平城区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负责人吴英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孵化,平城区社会组织日益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目前,全区有100多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全部完成、完善了注册和备案工作,具备了自主申报项目并开展项目的能力。与此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受益者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社区受益人群不足1万人,到现在受益人数达30万人次,提高了整整30倍。

  据平城区委政法委书记李文瑞介绍,该区创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探索发挥各社会组织专业化、会员多、覆盖广的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社区治理赋能,在全省领先。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孵化社会组织,创造出更多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进“三社联动”、推动社会治理提供范本。

 
     标题导航
~~~
平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下沉街道提能增效~~~本报记者 邸东芳
~~~孙 权
~~~
平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组织~~~
~~~—平城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创新系列报道之一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广告信息
   第07版:走进云冈
   第08版:公益广告
迎宾街道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改革春风吹来基层社会治理新气象
改革添活力 创新见实效
“三个强化”构建严密组织体系
为民搭建化解矛盾“暖心桥”
搭建新平台 推动“大治理”
突破乌江
清远街道合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整治小区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