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媒介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乘风破浪,不仅承载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是最大的。
有学者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首次提出大众媒介具有“社会化功能”,即:大众媒介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帮助人们习得社会技能和社会规范。而今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成为新兴的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资讯高速传播。网络时代催生的大众传媒对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媒体人需更为谨慎认真地分析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加强大众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媒的责任教育能力、丰富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入手,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
网络化时代大众媒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在非网络时代,学生与社会联系并不紧密。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了解有限的社会信息。这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如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大众媒介被赋予更多信息化电子化的内涵,信息量之大,角度之多,与非网络化时代相比,更能使学生思考社会现象,通过大众媒介逐步使自己与社会建立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社会化水平。
网络时代大众媒介在信息传播上还具有双向性特点,大众媒介不再只是一个信息接收器,同时也是信息发送器。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社会生活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网络时代的大众传媒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所听、所看、所感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让自己从一个被动的社会角色转化成具有社会公民意识,为社会出谋划策的主人翁。
网络化时代大众媒介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所谓“双刃剑”即有利亦有弊。在网络化时代,过分依赖网络媒介交友,会使学生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低头族”绝大多数是学生群体,虚拟世界并不能使他们对周边的真实事物具有洞悉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则难以有效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同时,网络化时代的信息量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的元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会利用网络发布不实言论,歪曲事实,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学生群体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化时代的媒体人亦是教育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众传媒,是媒体人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现在的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一个好的报道,可以改变青少年的一些坏习惯以及性格与思想。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责任与担当,才能坚守党性原则、坚守新闻规律、坚守社会主义的新闻伦理,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推手和实现中国梦的得力助手。
(作者单位:大同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