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探寻幽幽古迹 感受岁月积淀

本报记者 王春艳

  穿越岁月长河,我们不仅为大同厚重的历史底蕴所吸引,更为多元的文化交融而震撼,而左云至大同西的十里河谷(古称武州川)作为连通大同与北方各民族的要道,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人们探寻与感怀。日前,记者与我市文化学者趁着美好的冬日时光,从焦山寺出发,经高山城、白羊古城遗址至红砂岩口古道,开启了武州川寻古之旅。

  “焦山古刹对高山,石磴欹危霄汉间。”来到位于大同城西约30公里的高山镇北,即十里河北岸的焦山寺,人们不仅会被其错落有致、典雅古朴的建筑风格所震撼,更为其流传的历史故事所吸引。人们讨论焦山寺名称的由来,讲述北宋名将杨业与大将焦赞的传说;分析寺内石窟风格,寻找与云冈石窟之间的联系;并就最顶端残存的墙体,想象着这里曾为皇帝行宫,辽圣宗耶律隆绪在此继位登基,辽太后萧绰在此被诏摄政的恢宏盛景。

  与焦山寺隔河相望的是高山城,由高山村城堡扩建而来,高山村城堡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明嘉靖十四年(1535)扩建。这里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大同城的西翼”之称,也是大同往来北方各民族的重要驿站。来到高山城,只见古堡墙体虽已圮残,但依势而上的堡墙仍不减当年雄风,让人望之生畏。从东向西,可以看到东城门和瓮城保存相对完好,瓮城门匾留有清晰的“靖宁门”几字和精美的砖雕,瓮城外还有当时加筑的月城遗址,而西城门和瓮城门仅剩土墙墙体,从遗址分布的结构可见高山城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古街巷、古院落、古牌坊及古石桥等,再现了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贸易中转的繁华盛景,凸显了“厚重高山”的无限魅力。

  随后,大家来到左云县城东4公里处的白羊古城,据说这一古老城郭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春秋时期游牧民族北狄白羊族所筑,故称白羊城。举目远眺,只见南城墙、西城墙、城墙西北角台、西城门瓮城等遗址仍然轮廓分明,破碎的陶片和厚厚的夯土层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大家参观古城遗迹,讨论北狄白羊族的由来、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探寻古城演变历史以及古城军事地位,不由感叹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深厚内涵。

  最后一站是有西口古道、传讯驿道、军商要道、和亲通道等诸多称呼的红砂岩口古道,其东起三屯乡前铺村,西至五路山红砂岩口,开凿于两山峡谷之间,是晋北黄土高原走向蒙古高原的重要出口,也是中原连接大漠乃至欧亚大陆的通道之一。这里流传着昭君出塞、蹄窟岭马蹄印、耍孩儿源于昭君腔、武州县城迁白羊、昭君遗扇化扇庄等诸多美丽传说,为人们探寻古道历史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返程时经过摩天岭风景区,大家参观了气势雄伟的摩天岭长城,后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参观了八台子教堂、月华池、威鲁堡等景观,蓝天白云、和煦暖阳,厚重底色构筑了一幅风景秀美、雄浑质朴的历史画卷,也为这次寻古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广告
探寻幽幽古迹 感受岁月积淀
全市贯彻《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暨工作推进会召开
快板宣讲接地气 全会精神进社区
图片新闻
文化场所多措并举筑牢防疫屏障
60名天镇学子反哺家乡振兴
市委政法委“四项机制”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本市手工艺人以“虎”为元素争相亮绝活
“雁云白羊”新品种培育座谈会举行
我市跨年消费“热气升腾”
灵丘县举办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训班
乡村振兴的双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