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矿务局大事记

  20世纪50年代

  1949年2月,大同矿区解放,矿山回到人民手中。

  3月底,察哈尔省大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煤矿接管组接管大同煤矿,实行军事管制。

  5月,大同和平解放。随后,大同煤矿筹备处成立,办公地址开始设在北京东交民巷26号,后迁至大同煤矿永定庄矿。

  8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通令成立华北煤炭管理总局,其所属的大同煤矿筹备处改称大同矿务局,同时撤销军管制,实行矿、厂长负责制。

  1950年9月20日,大同矿务局办公地址迁至新平旺。

  在三年恢复时期,先后恢复了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四老沟、挖金湾、马脊梁6个矿井。进入“一五”时期,大同矿务局又先后恢复了忻州窑、白洞、晋华宫和胡家湾4个矿井,为大同矿务局的煤炭生产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2年,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6号井试用苏制顿巴斯-1型康拜因采煤,当年产煤1.44万吨。它第一次使落煤和装煤实现了机械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煤炭行业使用的第一代采煤机。

  1954年到1957年,矿井改扩建后,大同矿务局原煤年产量由1952年的240.8万吨提高到556.7万吨。

  1958年-1965年

  1958年,全局计划产量由771万吨改为810万吨,之后又提高到900万吨,比1957年提高63%。

  “二五”时期,大同矿务局完成了马武山、新白洞、大斗沟、雁崖四对新井建设,对永定庄矿、同家梁矿进行了全面改造,晋华宫矿大井开始兴建,总设计能力541万吨,其中新井255万吨,老井净增286万吨。

  1965年,大同矿务局第一台国产浅截式联合采煤机组在同家梁9号井单一长壁工作面投入试产,该机组的应用对煤炭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大同矿务局机械化采煤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65年全局原煤产量达到940万吨。

  1966年-1976年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煤炭产量迅速减少,许多矿井出现了停产。

  1967年原煤产量只完成国家计划的46.55%。

  1975年,全局原煤产量达到1803.9万吨,比1965年净增891万吨,增长率为91.2%。

  1966年到1976年10年间,“80型”机组推广使用,综采的起步上马,使采煤机械化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由长期依靠手工、半机械化笨重体力采煤过渡到了全机械化采煤的新阶段。

  1978年—2019年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大同矿务局各项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全年生产原煤2404万吨,比原设计能力翻了一番,比1949年的8万吨提高了300倍。

  1984年6月,企业制定了内部的吨煤工资包干试行办法。当年全局有40多个单位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吨煤工资包干,13个生产矿的215个采掘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占采掘队总数的69.81%,井下辅助有45个队实行了承包,占井下辅助队组的16.07%。

  1985年,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已有固定资产4840万元,总资产6729万元,实现利润1310万元,上缴税金734万元。

  1985年,共产煤3080.5万吨,比1979年增长了675.5万吨,成为我国唯一的3000万吨级煤炭企业;全员效率1.6吨/工,为历史最高点。实现利税和上缴利税连续多年居全国煤炭行业首位。

  1988年,煤峪口、王村2个矿达到了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永定庄、同家梁、忻州窑、雁崖、马脊梁、大斗沟矿和中央机厂等8个单位达到了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先后开发较大科研项目30多项,开发并收到实效的新产品有近百种,其中有40多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生产合格证书。仪表厂研制的一氧化碳试管和皮带防灭火装置,受到国家经委的表彰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永定庄矿劳动服务公司研制成功的矿用电器BAMl—36XK综合电子控制器获得国家专利。特种油脂厂研制开发的“无灰抗磨液压油”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科技博览会“国迅杯”金奖和1992年大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成立了煤炭经销公司,赋予其相应的营销权限,实行相对独立经营。

  1995年和1996年,全局销售收入分别实现46.5亿元和53亿元,比1993年增加7亿元和13.5亿元,为历史最高,市场占有率保持全行业之冠。

  1995年底,全局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煤炭、建筑、建材、运输、贸易、冶金、机械、化工、餐饮服务等十多个行业的新型综合性企业,拥有固定资产4.9亿元,职工6万多人,经营总额达10.1亿元,实现利税5483万元。

  2000年7月29日,大同矿务局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束了50年的工厂制,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

  2009年—2010年,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运城6市成功整合了79座煤矿,整合后为30座矿井,分布在上述6市14个县区。整合前井田面积142平方公里,整合后增加为20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由14.19亿吨增加为21.69亿吨,产能由1484万吨/年提升到2320万吨/年。筹划了塔山、同忻、麻家梁、马道头、同发东周窑等11座大型千万吨级矿井的流程再造和新建,新增产能7630万吨,产量占比达到51%以上。

  2017年,世界500强排名第430位。实现了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在山西、内蒙古、新疆等7省(直辖市、区、特别行政区)18个市(区),拥有二级单位118家;煤炭产量12700万吨,成为亿吨能源集团,在全国稳居前三位;营业总收入跨越式增长,2017年达1601.3亿元,是1978年的291倍。

  “能源航母”扬帆启航

  2020年10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正式挂牌,标志着山西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实现重大突破。

  晋能控股集团组建后,设立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公司、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公司、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公司、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公司、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公司、财务公司6个二级子公司。

  至此,一个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已经初现雏形,正在扬帆远航。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报道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大同矿务局:沧桑巨变展新颜
大同矿务局大事记
刘玉高:一次难忘的出国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