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188个重点项目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 苑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3月17日,我市举行了2022年一季度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总投资47.5亿元的21个集中签约项目,涉及种业振兴、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销售贸易等多个领域,这也拉开了今年全市农业项目建设的大幕。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今年在乡村振兴领域精心谋划了18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15.5亿元,为大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项目是抓手。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在黄花、黄芪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以车河有机农业8年实践为示范,以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项目驱动“主引擎”作用,重点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据悉,今年在乡村振兴领域谋划的188个重点项目中,新建项目98个、续建项目90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32.9%。项目共分五大类,其中种植类项目39个、养殖类项目81个、农产品加工类项目47个、一二三产融合类项目15个、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6个。今年,我市将重点与北京华科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加强合作,助推大同“特”“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大同好粮”区域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为了确保“三农”项目尽快落地落实,今年我市明确市委、市政府班子领导每人包联1—2个农业项目,在全市树立起以上率下抓落实的导向。各县区围绕项目建设突出“五字工作法”:“研”,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掌握政策,精准把握政策的导向、重点,找准项目对接的切入点、结合点;“查”,对照政策开展自查,摸清底数、找准需求,根据现实发展需求、未来发展前景,查摆出当前需要上的项目,前瞻性布局需要上的项目;“盯”,从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政策、重大任务、重大部署中一项一项地盯,一条一条地捋,找项目、挖项目;“靠”,把谋划的项目捆绑、包装、策划,努力往国家、省重点项目的盘子里靠,努力往项目支持的方向上靠,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跑”,动开脑子、迈开步子,主动争、主动跑,嘴勤一点,腿勤一点,争项目、争先进、争一流,力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大同。

  当前,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群众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新热潮。各县区和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从大局出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搞好服务保障,为加快推进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习近平同韩国当选总统尹锡悦通电话
不降标准抓防疫 有机统筹谋发展
188个重点项目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严密防范森林火灾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奋力开启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图片新闻
打击水土保持违法行为 保护全市流域生态环境
部分单位还不把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