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开启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全市国资系统来说,更是市属企业整合重组关键之年。全市国资系统将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紧紧围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对国企改革提出的“56字”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为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贡献国企力量。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一个统领”、推动“六个统一”,积极投身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市国资系统持续推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统一。在领导人员“选、育、管、用”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和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作用,深入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切实把敢于管党治党、善于治企兴企的优秀领导人员选出来、用起来,当好国有资产经营者、管理者、看护者。持续完善识才用才“好机制”、打造引才聚才“好平台”、营造育才成才“好环境”,增强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强化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重要行业集中。按照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原则,做强做大市经建投集团公司。将市国资系统优势国有企业,优质国有资源、资产和资本集中至市经建投公司,促进市经建投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

  强化国资监管效能,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职能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出资人职责定位,科学界定监管边界,明确出资人权利和义务,以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职能转变,遵循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原则,创新监管方式、优化监管流程,确保监管不越位、不错位,切实把出资人职责落实到位。

  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市属国有企业“十四五”期间已规划重大建设项目47个,涉及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文旅产业、通航产业及社会民生等方面,计划投资21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08亿元,占比49.6%;产业类投资54.6亿元,占比25%;社会民生类投资55.3亿元,占比25.4%。通过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融资模式,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推进古城文化旅游、通航产业园、晋北物流园、科创园A区、甘河生态环境整治等省级项目;谋划启动大同黄花交易中心(大同农畜牧交易中心)项目;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利用园区、服务物业小区和公建等,加快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充电桩项目建设。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习近平同韩国当选总统尹锡悦通电话
不降标准抓防疫 有机统筹谋发展
188个重点项目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严密防范森林火灾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奋力开启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图片新闻
打击水土保持违法行为 保护全市流域生态环境
部分单位还不把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