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往事如昨,不知不觉间,母亲离开已有31年。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母亲的言行举止依然历历在目,母亲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仿佛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动力。
母亲是原大同县许堡乡养老洼村人,1953年嫁给父亲,育有6个孩子,从1973年开始,随父亲工作调动先后在阳高县张官屯公社、大泉山公社、城关镇安家,无论在哪儿,相夫教子、操持家务都是她最重要的“工作”,她的温柔贤惠、她的为人处事,也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
母亲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她言传身教,教子有方。她纯朴、宽容、善良,从不打骂孩子,无论我们多么调皮,她总是耐心引导、真情感化;无论我们与谁家孩子争吵,母亲首先教训我们,并向对方道歉;无论捡到什么东西,她也要求我们物归原主;无论家庭有多困难,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购买笔墨纸砚,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她总是开心得像个孩子,让我们备受鼓舞。
母亲性格温和,团结邻里,孝敬老人。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是村里婶婶大娘们串门聊天的“集散地”,她们与母亲围坐一炕,做着针线活儿、说笑打趣、互相帮忙的场景让人倍感亲切。母亲认为孝敬老人天经地义,她对父母、公婆一视同仁,无论什么事儿,都极其尊重老人的意见,也特别注重陪伴、关心老人,她的体贴入微得到了父母公婆的连连称赞。在她的悉心经营下,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相处融洽的婆媳关系,亲密无间的妯娌、姑嫂关系,让许多邻里羡慕不已,我们家也由此获得“五好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
母亲有一颗平常心,从不攀比、不计较、不抱怨。她一生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不讲究吃穿,不浪费一物,即使我们给买了新衣服,她也总是不舍得穿,总是笑笑说衣服只要穿着干净整洁就行。她像天下所有慈母一样,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她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衣做鞋;记不清有多少回,她把好吃的留给我们,自己却吃残汤剩饭;她即使身患疾病、步履蹒跚,还尽心尽力帮我们照顾小孩。她心里装的全是这个家,只要家庭和睦、子女健康,她就非常满足。
由于父亲常年忙于工作,我们兄弟姊妹又多,家庭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她一人肩上,她积劳成疾,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疾病,可她还是那样坚强而执着,现在想来,母亲经历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真是让人心疼不已。还记得在许堡时,我们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窑洞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草席也是补了又补,毛刺经常扎在身上,可她总是以苦为乐,笑对人生。她常教育我们,人可以穷,但不可志短,鼓励我们要坚强乐观,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勇气和希望。
母爱无处不在,母爱博大无私,母爱深沉厚重。回望曾经的艰苦岁月,因为有母亲,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无忧无虑;因为有母亲,我们的人生才那样多姿多彩。母亲的身上闪耀着真善美,传递着正能量,让我时刻牢记在心,并作为榜样,教育子女后代,传承优良家风。
时值母亲节,回想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话语说不完,有太多的往事道不尽,只能借助文字、托付清风捎去思念、送上问候,延续这段不曾远去的母子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