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发病突然,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场所或路上,中风的类型不同,表现也不一样。所以,学点中风急救小常识,关键时刻也许可以"救命"。
如何识别中风
中风分三种类型:一是脑梗死;二是脑栓塞;三是脑出血。
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引起,这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约占全部中风的80%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者有抽烟、大量饮酒,或者肥胖的人群。脑梗死多发生在休息或者夜间睡眠时,起病时症状较轻,但会越来越重,一般三天内偏瘫等症状达到高峰。少见的原因还有脑血管炎症、夹层、畸形。
脑栓塞:是由于其他地方形成的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血管狭窄部位,造成堵塞,这种情况发病突然,往往一发病就出现严重的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而且发病场合没有规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或脑动脉畸形、动脉瘤破裂,血液从脆弱的血管处流出,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中风。多见于高血压患者,以及脾气暴躁、爱生气、劳累紧张、连续工作等情况,尤其多发生于饮酒后洗热水澡、桑拿、剧烈运动等。发病时大多都有突然摔倒的动作,而且表现得很严重,甚至昏迷不醒。
识别是否是发生中风,首先根据上述三种中风的特点来初步作出判断。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识别。
①当出现一侧肢体突然软弱无力,甚至拿不住东西、掉筷子等情况时,是中风来临。如果双侧肢体无力,而且是慢慢发生的,就不一定是中风。
②突然出现表情呆滞、说话不流利时,让患者做些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辨识中风,比如让患者笑一下,如果笑时口角歪向一边,则可能是中风;还可以让他伸一下舌头或说一句简单的话,如果发现明显的异常,则提示中风。
中风急性发病时该怎么办
1、切忌慌乱,切勿企图弄醒病人而高声喊叫,更不能猛烈摇动病人。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室息,昏迷患者应侧卧位。许多人见到自己的亲人突然摔倒在地,第一时间是想把他扶起来,但当脑出血时,急于搬动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加速死亡。因此,对于突然摔倒的患者,最好2~3人同时把患者平托到床上,或者就地平放,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大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采取"心脏按压"。
3、当病人神志清醒时,应尽量予以安慰,有条件者可给病人吸氧,这常能使其减轻紧张、焦虑和恐惧。
4、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是不一样的。脑出血时不能随便使用活血药,而梗死和栓塞是可以使用活血药的。
5、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患者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保护好其头部。如果是从楼上抬下患者,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震颤。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1.溶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发病<3~4.5小时无禁忌证者考虑)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是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的
基本用药。阿司匹林使用有禁忌证或疗效欠佳,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培达等。
3.卒中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4.抗凝治疗
5.降纤治疗
6.脑保护治疗
7.其他:神经细胞营养剂,中医药治疗
8.外科治疗
9.一般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处理并发症等
10.康复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原则: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内科治疗: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后酌情安放胃管。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高血压: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ICP )。
并发症的防治:①感染②应激性溃疡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④病性发作⑤中枢性高热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外科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脑室穿刺引流术、动脉瘤填塞术等。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现代先进的康复医学理论,脑卒中后受到损伤的脑组织依然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能力。
实施脑卒中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失用性萎缩、肌肉挛缩、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功能。
原则上康复训练介入的越早越好,如果病人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可以在病后一周即开始。
康复治疗方法
早期康复包括:保持良好体位,进行被动运动,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对瘫痪病人,应定时给他翻身、按摩并活动其肢体,以防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褥疮发生。
情况允许时,多多鼓励病人去参加群体活动,恢复职业技能训练,使其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理乃至重返社会。
(山阴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戈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