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莉英
2023年初秋,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杨俊芳随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专家组赴甘肃河西走廊考察,杨俊芳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探索云冈石窟造像的源与流,她认为,云冈石窟作为公元五世纪石窟造像的一个艺术巅峰,其造像样式和形成的模式与西北沿线的石窟寺渊源极深。
天水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这四大石窟既相互有所传承,又各有特点。杨俊芳说,从石窟雕凿的历史跨度和遗存的丰富程度,以及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广度和高度来说,无疑首选敦煌莫高窟。在中国石窟寺的发展历程中,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武威、张掖、敦煌诸多石窟寺都开凿较早,但真正创造一种影响深远的模式,并对周边产生广泛影响的石窟寺造像则是北魏平城的云冈模式。云冈石窟是公元五世纪中国石窟造像的一个艺术巅峰,都城的样式向周边和河西走廊回流,深刻影响了凉州地区原有石窟寺的面貌,云冈石窟的造像模式还深刻影响了河南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等北朝晚期的石窟造像,并在龙门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的、与中国道家思想融合较深的仙佛特征,也就是学界所称的瘦骨清相的佛教造像样式。
杨俊芳认为,敦煌地处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唐代高僧和印度高僧往来频繁,使得7至10世纪敦煌莫高窟的雕凿水平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加之吐蕃民族的崛起和西夏民族的经营,直至宋元,敦煌莫高窟的规模成为四大石窟之首,其石窟造像样式的时间跨度、丰富程度,以及文本资料遗存,是其他石窟寺所不可比拟的。麦积山石窟类似于敦煌莫高窟,但其国际化的多民族特征要弱些,主要是对西域早期石窟寺雕凿和造像特征的继承与传播,云冈和龙门的造像模式对天水麦积山产生了回流的影响。
杨俊芳说,凉州一带十六国时期的造像是云冈模式形成的前提和前奏,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寺佛教造像的第一个高峰期,龙门石窟在继承云冈石窟造像的基础上到唐代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并深刻回流影响了敦煌和麦积山的石窟造像,敦煌在四面八方的影响下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有各代的痕迹。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达 1600余年,时间跨度与敦煌莫高窟可比肩。如果说云冈石窟的千佛万龛集聚了北魏王朝上升时期的人力、物力、财力,融合了希腊、波斯、罗马、印度四大文明的特点,以犍陀罗造像为粉本,代表了北朝所能达到的国际高度,那么,麦积山石窟则是在西来东往的交通要道上,以频繁的时代更迭与民族的奔袭,形成了东西并汇、南北交融的多元特点与多彩多姿的时代风格。如果说云冈石窟以一个朝代的刚性与高度书写了北朝石窟雕刻艺术的顶级辉煌,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则将1600余年来,东西南北多民族频繁交流、交往、融合的多元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四大石窟多元一体,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恢弘的皇家石窟造像,敦煌和麦积山石窟体现的是东西互动,敦煌莫高窟各代壁画、彩塑,麦积山上烟岚雾霭笼罩下的石佛彩塑,每一个石窟都是精彩绝伦的世界之光,都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