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升级改造公厕环境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张鑫

  公厕作为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既是现代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城管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公厕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创新性地开展“星级公厕”评选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厕管理效能。

  景观化设计 营造舒适如厕环境

  雕花木檐、灰瓦格窗,在古城内鼓楼东街坐落着一处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建筑,还是抖音和小红书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它就是鼓楼东街公共卫生间。

  “没想到这么有特色的建筑竟然是公厕!”第一次到这里如厕的市民、游客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公厕让人“刮目相看”的不仅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外表,还有精心设计的内饰。在公厕入口处安装有智慧管理系统,将公厕人流量、厕位使用情况等数据一一囊括。厕所内,感应式厕卫提示灯、感应式风干机等智能化设备更是为厕所增添了满满的“科技感”,改造后的公厕升级了卫生间的设施设备,增加了女生厕位的占比。除了考虑“颜值”,城管部门还将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温度融进了公厕外观结构设计中。公厕大门旁边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坡道旁安装有帮助行走的扶手,方便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

  人性化升级 满足不同如厕需求

  公共服务,细节取胜。聚焦市民不同层面的如厕需求,在对公厕提升改造时,贴心地增加了内部设有婴儿护理台、小儿座椅、儿童便池及洗手台、残卫扶手等无障碍设施的第三卫生间。

  同时配套增加环卫工人休息室,也是人性化升级中的一大亮点。在位于御河西路附近的龙西公共卫生间旁,便有这样一处特别的房间,里面设有沙发、茶几、板凳,生机蓬勃的绿植摆件和便民服务箱整齐地摆放在柜子上,屋内温馨又舒适。

  “这是环卫工人休息室,给一线环卫工人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平城区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选址、装修完成后,统一在室内配置了冰箱、微波炉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周边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可就近休憩使用,给他们带来家的温暖。

  “天热可乘凉、天冷可取暖,杯子没热水了来加水,午饭也可以拿来这里加热,休息的间隙也有个地方落脚,很方便很实用。”环卫工人们对这处温馨便利的临时休息场所很满意。

  人性化的设施升级,充分体现了对市民个性化需求的关怀,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由衷的体贴。

  精细化保洁 提升如厕满意度

  整洁的地面、干净的洗手台、便池,良好的如厕环境离不开精细化的保洁。

  在位于平城区大庆路的桐城怡景公共卫生间门口的显眼位置贴着“公厕服务人员公示牌”,公厕服务人员、巡查监管人员、监督电话等清晰醒目。

  “公厕严格实行分类分区管理,坚持每日全面保洁至少三次、跟踪保洁‘一客一清’、深度保洁绝不放松的原则。”为保证公厕的干净整洁,市城管局要求环卫作业公司安排专人专职负责,采取轮流值班制度,每日早晚对厕所进行彻底保洁,其余时间做到随脏随保洁。

  与此同时,公厕监管人员也会不定时进行检查,确保公厕内保持清洁无异味、洗手台干净无杂物、门窗整洁无灰尘……进一步规范作业,做到精细化服务于民,提升群众满意度。

  “颜值”“内涵”双在线!小小的公厕,关系着每一位市民的需要,如今的公厕不再是千篇一律,景观化的设计已经让公厕变成了一个个街头“景点”,成为文明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地产
   第08版:广告
灵丘县开展“国学公益课堂”活动
升级改造公厕环境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在大同话中聆听家乡内涵
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助力居民医保缴费
我市集中整治大同南站周边客运秩序
和顺街道举办国企退休职工趣味运动会
向社会征集编撰《大同古城地名志》照片的公告
《大同工业史》编纂委员会筹建“大同工业数据库”征集相关史料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