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大同话中聆听家乡内涵

孙 权

  人们在用语言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形成了地方语言。同样,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方言也成为文化载体,承载起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而广为流传。我们需要在方言中聆听家乡的文化内涵。

  日前,市博物馆“同言有迹——大同方言文化展”在大同古城马王庙街张霭堂故居纪念馆东院开展。展览介绍了大同方言的语言变化与发展、介绍了大同各县区方言的不同,也介绍了大同方言滋养和影响的本土艺术。市民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大同话的分布范围和语音语法,扫码还能听听最正宗的大同话。(见11月3日《大同日报》)

  方言中不仅包含着浓浓的乡音、乡情,也有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的使用率在明显降低,很多中学生、大学生已限于仅能听懂大同话,而不会说大同话了;很多学龄前小朋友甚至连大同话也听不懂了。笔者邻居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南方某城市,并在那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如今,由于事业、生活的忙碌,有时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大同。他说,每次回大同,和家人、朋友说大同话时,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感动。

  推广普通话、普及共同语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推广普通话不代表要摒弃地方方言。有着千百年来地方文化积淀的大同地方方言,滋养出了耍孩儿、北路梆子、大同数来宝等地方文化艺术,这便是大同地方方言展现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同地方方言中不仅有大同风土人情,同时也有大同的悠久历史文化。关注、了解和传承大同地方方言,就是对大同文化、大同历史的保护传承。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地产
   第08版:广告
灵丘县开展“国学公益课堂”活动
升级改造公厕环境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在大同话中聆听家乡内涵
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助力居民医保缴费
我市集中整治大同南站周边客运秩序
和顺街道举办国企退休职工趣味运动会
向社会征集编撰《大同古城地名志》照片的公告
《大同工业史》编纂委员会筹建“大同工业数据库”征集相关史料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