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应友之约,为一家敬老院撰写了一副尊老敬老的祝福联。撰联过程中,我不由想起了5年前,为一位90岁老人写的一副寿联。
老人名叫郭丕先,大同市左云县人,1928年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左云县委干事、左云县建设银行行长,60岁离休后在大同居住10年,日子过得寂寞,大毛病没有,小病不断,老感觉身子不舒服,经常到医院开药取药,心情十分郁闷。
香港回归那一年,郭老回到家乡左云县小住了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县文联主办的文艺期刊,倍感惊喜和亲切。老人认真阅读里面的作品,通过作品了解到,家乡有一大批爱好写作的业余作者。激动之余,引发了老人对家乡往昔生活的回忆,并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于是,有了他的第一篇习作,送交县文联。在文联编辑的指点下,经过反复修改,得以在《左云文艺》发表。看到自己的习作刊发,老人十分欣喜,当即作出决定,说服老伴儿回老家县城居住。
回到左云后,郭老先是认识了文联的编辑人员,后又陆续认识了许多当地的作者,老人的心情也因此由阴转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充实,身子骨越来越结实。
因为编辑文稿的原因,我有幸与郭老相识相熟相知。有了第一篇作品发表,老人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每隔几天,郭老就拿上自己的习作到文联,请我和文联的编辑人员修改指正。每一次交流,老人都会按大家的修改意见,回家重新书写一份。郭老的手稿是用毛笔写的蝇头小楷,一笔一画,十分端正。渐渐地,郭老也由起初的词不达意、错字连连,到文笔流畅、得心应手,他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并着手左云威鲁堡郭氏家谱的续编及郭氏文化的研究。
2009年7月27日是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周年纪念日,研究会荣誉理事、年高八旬的郭老,经过数年辛勤收集编写,数易其稿,终将《押八井郭氏溯源》编印成册,作为献礼隆重奉上。
与左云作家的交往过程中,郭老看到不少业余作者通过各自的努力,出版了各自的作品集,被省作协吸收为会员,心中十分羡慕。年过八旬的老先生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省作协会员。我告诉老人,只要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或者正式出版一部文学作品集,就可以申请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
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我和郭老共同规划了5年时间加入省作协的目标,具体内容就是在2017年郭老九十大寿前(老年人习惯按虚岁算),在各类报刊力争发表作品90篇,出版一部自己的作品集,申请加入省作家协会。5年时间,在原有发表作品40篇的基础上,果然顺利完成发表90篇作品的既定目标。他的个人文史作品集《边塞拾遗》,在县文联的帮助支持下,也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申请,郭老被省作协吸收为正式会员,成为山西省入会年龄最大的作协会员。
起初,郭老的老伴儿以及子女对他写作大多持反对的态度。当他们看到老人因写作变得越来越健康时,也就不再反对了。老人自豪地对周围的人说,是写作治好了困扰了他多年的各种疾病。郭老的女儿郭利,见父亲写作收到了成效,受父亲的影响,也开始自己的创作,短短3年时间,就出版了自己的闪小说作品集《独钓孤月》,紧随父亲加入了省作家协会,还被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评选为年度闪小说十佳新锐作家。
郭老九十大寿前,向县文联支持他写作的几位文友发出邀请。我们一行数人欣然赴约,特意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为老人想好了一副寿联:“三晋新作家,九十老寿星 ”,请书法家成勇先生书写,成勇先生还另写了一幅大大的“寿”字,装裱后一起悬挂在郭老家的客厅,中间是大红“寿”字,两边是寿联。几位文友和郭老家人一道为老人过了一个难忘的九十大寿。
而今,一晃6个年头过去了,我们为郭老祝寿写寿联的场面,仍历历在目。郭老已是一位96岁高龄的长者,衷心祝愿老人身心两健,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