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心用情守好“母亲河”

□本报记者 宋芳 张晶
图为雪后的下北泉村景色。 本报记者 宋芳 张晶摄

  “咱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唐河边上,现在国家对河道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唐河的水比以前更清了,年年栽树让山上也越来越绿。”说话的是灵丘县红石塄乡下北泉村村级河长、村党支部书记蔺新春,今年53岁的他在下北泉村已做了近28年的“当家人”。

  自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蔺新春挑起过境下北泉村唐河段村级河长的责任,开启了唐河巡护工作。不久前,以讲述他守护家乡水清岸绿,带领村民走上生态发展致富之路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作品《河长蔺新春》,在全国第五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公益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是全省唯一获奖作品。

  身为河长,每天巡河是蔺新春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巡河时,他都带着工具顺便捡河道垃圾,并记好“巡河日记”,及时反馈并处理河道问题。今年唐河遇到30年来最大洪峰,为保证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蔺新春和村干部们制定了防汛救灾预案。“当时,蔺书记带着大家三天三夜守在村委会,时刻监测汛情、组织村民筑堤清淤、及时疏散群众、确保洪水来到河道时安全通过,大家没受到一点损失。”村干部蔺保元说。洪水过后,蔺新春又马上组织村民清理河道,保证河水清洁。

  担任河长7年时间,蔺新春目睹了唐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也感受到村民们的护河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坚定了继续保护“母亲河”的信念。他说:“我们村地处唐河下游,上游产生的很多垃圾都会冲到这里,为形成日常护河机制,村干部们带头培养去河边必带工具捡垃圾的习惯,慢慢地村民也成了积极护河爱河的一份子。”

  为保护利用好水资源,该村“山上栽树、河滩养鱼、带动旅游” 的绿色发展规划逐步清晰。村里以土地入股形式,组建绿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水产面积80多亩的以鲟鱼、虹鳟鱼等冷水鱼为主,以中华鳖、草鱼、鲤鱼、花白鲢为辅的水产养殖园区,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村民在水产养殖基地上班,每月工资收入3000多元;新建成的水产养殖基地工程化循环水养鱼项目,又带动20户村民就业务工。为开发乡村游建成的集装箱营地年收入40余万元。

  在蔺新春和村里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唐河水清了,山绿了,村民的钱包鼓了,日子也美了,人人护河爱河成了自觉的生活习惯。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严格责任落实 强化措施保障 确保全市人民欢乐祥和平安过节
市委市政府致全市离退休干部的慰问信
用心用情守好“母亲河”
我市人流密集场所新增68台AED
移风易俗力促乡风文明进步
零距离服务群众 全时空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