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莉英
为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近日,大同市委统战部组织我市专家学者赴山东泰安、曲阜、青州、淄博、济南等地考察调研,本次考察活动也丰富了专家学者们的思想认知。长城学者刘志尧认为,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化的呼应现象。
刘志尧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金字招牌。“一山”是东岳泰山,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从此,以天子自称的古代帝王便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千年来,凡是易姓而起或功高德显的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帝业之功,答谢“授命于天”之恩。如秦始皇一统全国后封禅泰山,立《泰山刻石》昭告天下。恒山也曾是古代帝王的北巡地,在中国古代祭祀中占重要地位,告天神,祭地祇,以沟通天地,祈求边塞人民安居乐业,免遭北方草原民族侵扰。如果秦始皇东巡泰山封禅祭祀起到了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立根基的象征作用,那么,古代帝王北巡恒山祭祀则同样起到了国家社稷柱壁的象征作用。
“一水”指的是黄河,黄河连接了山西与山东。山东有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大同紧依黄河“几”字湾东,占有黄河水系,自古与山东有着黄河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发展过程中有了呼应,并互为影响。山东圣人孔子“和为贵”的思想与大同地名所表示的“天下大同”理想一脉相承,孔子为推行“仁政德治”,带领他的学生们游走于各国,开启了民族融合的先河。
刘志尧认为,大同与山东,除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呼应。如东夷、北狄是古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东部与北部周边各族的称谓。山东是东夷之地,与之呼应的便是大同为北狄人所居。东夷崇拜大鸟,大同对凤凰情有独钟,大同城别名凤凰城。大鸟与凤凰也是呼应的关系。无论东夷,还是北狄,最终都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战国时期,齐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因此,山东也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与之呼应的便是大同的丝绸之路,在北魏,平城(今大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影响极其深远。战国时期,山东筑起了齐长城,与之呼应的是大同筑起了赵长城。北魏雕刻的云冈石窟是世界著名雕塑艺术宝库之一,同样受到云冈石窟影响的山东驼山石窟与之呼应。驼山从北周开始开凿,到唐代中期完成,历时近二百年时间,其艺术造型风格与云冈一脉相承。移民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形态,在北魏时就有山东数万人移民平城的记载。明代初年,山西众多人移民山东。清朝,山东出现了“闯关东”移民大潮,与之呼应的是,大同也出现了“走西口”移民大潮,这在民族融合中,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志尧告诉记者,文化呼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呼应谈不上融合,文化呼应是儒家思想裂变出来的社会效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应该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