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明天不会忘记

崔莉英

  悬空寺高高,云冈佛浩浩,桑干河汤汤,大同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胜迹众多的文华之地,历史曾经无比眷顾这方沃土,让大同有了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荣光。魏陵烟雨、石窟寒泉、采凉积雪、桑干晚渡……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众多的景观又以倔强与执着对抗历史尘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带着悠悠岁月的印迹,一直坚挺到了今天。行走其间,那些老旧建筑的残垣断壁中不知隐藏着谁和谁的旧事,山梁沟壑的荒草里又隐没了谁和谁的过往,那些故土、山水、风俗有我们抹不去的乡愁记忆。生活在这方土地的文人们各怀其思,各寻其趣,也以各自的方式眷恋着、奉献着这座城。更有有情怀者,以自己的方式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回馈,一如此前不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主编崔银,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做大同地域文化的传播者,这一次更是向历史深处寻幽探韵,以一套丛书的形式对大同地域文化进行一次系统地深情回眸。

  一年前,崔银和他的创作团队在探讨交流时便开门见山,主要是想把本地有价值的历史记忆整理并保护好,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同地域文化,他那种豪放、旷达也可以看作是大同地域文化熏陶下的豪爽仗义。创作班底的撰稿者是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依托各自的专业所长各领任务,围绕大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侧面展开创作。古今风情、先贤旧事、山川风物不拘一格,十二册书或长于深度,学风严谨,专著于史海钩沉、稽古探微,具有学术性;或长于阔度,重于囊括,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民俗风物的角角落落,并加之惟妙惟肖的图片,更显通达流畅,雅俗共赏之韵。一套书从多个纬度构建大同地域文化脉络,城市里的老街巷、古院落、老字号、老戏曲、古寺庙、古边墙逐一涉猎,其中也蕴含着老城旧事、民俗风情,并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运用新观点、新思路、新角度布局谋篇,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对话,对本地区的文化基因进行解码,再加之主创团队摄影人员集二十年之功,留存、积累的图片,使丛书图文并茂,内容结构更加全面、系统、完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鲜活、厚重的古今大同。

  作者大多文字功力深厚,文学修养老道,有的涉笔成趣,有的矫健厚重,以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敏锐细腻的笔触,阐述了作者对历史与人文的独特领悟,使之成为一套全面展示丰厚历史文化家底的系列丛书,翻开书如打开一扇历史文化之窗。

  作为主编的崔银是一名资深文化人。曾经年少的他,在中学期间就著作了二十三万字的长篇小说《寻梦》,正因为他有一颗“寻梦”的心,所以他多年来情系家乡,以一腔热枕回馈桑梓。早在二十多年前,崔银带着创作团队打造了城市形象系列音乐片《云中十八拍》,其中《又闻黄花香》《谁为你陶醉》《梦回边城》等直到现在还在传唱,那些视觉和听觉唯美结合的MV,情景交融,展示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形象。二十年的风雨兼程、二十年的初心不改,崔银和他的团队饱经风霜雨雪、历经疮痍冷暖,拍摄了数万张反映古都大同变迁的图片,记录了这座城市的风风雨雨,并出版了大型城建图片集《明天不会忘记》作为对家乡的献礼,还曾到省城太原举办《古都新韵》图片展等。

  就如这次《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首发式的采访中,主编崔银说的一句话, “哪怕万水千山,哪怕千辛万苦,只为做一点事,留一点东西……”听了他的话,我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欲言又止……梦想之路注定坎坷,没有尽头,从来都是弱者止步的一个借口。相信,崔银对于大同文化的探索不会止步于这套文化丛书,也相信这套书里蕴含的文化宝藏明天不会忘记。

 
     标题导航
联咏盛世 春满古都~~~
~~~——访大同长城学者刘志尧
~~~大同市博物馆 段晓莉
~~~崔莉英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云冈杯”龙年新春征联作品选登⑤
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呼应
从文物到史诗的升华
明天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