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迎新岁话春联

杨刚

  草木黄绿枯荣,人间四时流转,2024甲辰龙年来临。

  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自然少不了重要角色春联。这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节日符号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春联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共同扮靓了大众的春节文化生活。在国内,从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征集春联活动,到社区里火热的写春联现场,再到南京、西安、大同、苏州、襄阳、荆州、正定等历史文化名城给古老的城门挂上大红的春联佳作,确实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然,春联还汹涌地走出国门,与舞龙、舞狮等共同组成了流播世界的中华春节文化符号体系,让世界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活力。

  春联,也称“春贴”“门对”等,其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学者程千帆先生说,“对联是我国具有民族特征的汉语文学样式之一。”每当岁末,人们就开始酝酿着思绪,力求写出满是意蕴的联句;腊月尽头,家家户户忙着在家门口贴上春联、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也意味着欣赏春联的正月来到了。

  学者吴小如先生说,“对联乃是体现和代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有古老而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做它的靠山,因此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通过对联,我们可以窥知骈体文、五七言律诗、辞赋、词曲等艺术,亦可领略中国人的生活经验、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可以说,通过联句我们可以读出无尽的内涵。

  关于春联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是桃符说。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初一,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东汉以后,桃符与门神匹配,强化了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等功能。

  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既不失桃木驱恶镇邪的意义,又表达了美好心愿,还具有装饰门户之功效。五代,后蜀宫廷里也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按《蜀梼杌》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木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联被广泛认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不过,此联是孤证,还无法证明当时已经流行春联。

  也有学者认为,晚唐之前就产生了春联。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蝉雪在《我国最早的楹联》论文中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编号为“斯坦因0610”(S.0610)的经卷背面其中有一段文字“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经过研究确认为晚唐以前的春联,“时间为公元723年,较孟昶的题辞早240年”,这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楹联”。

  春联的另一来源认为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用粉红笺写出;有的人集《诗经》古语,有的人集唐宋诗句。

  明清为春联的成熟期。明代,“春联”的称谓出现。据明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写春联还成为市场行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在文学的基础上书法艺术赋能,精练的词句表达情感、承袭人文,春联建构起了独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华大地上春节期间独特的浩荡风景。

  当然,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痕迹逐渐模糊,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春联,却始终没有被遗忘,贴春联的习俗一年又一年地延续着,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在字里行间传达着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依照麦克卢汉的“万物皆媒”泛媒介观,春联自然是一种独特且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春节期间,覆盖城乡的春联不仅表达着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望,也蕴含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行走江南江北、长城内外,面对男女老幼欢聚的笑颜,你或许听不懂那么多种方言,但是你可以看到并读懂一样精美的春联。这是一个广袤土地上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通用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对各地的方言具有强大的统摄作用,不仅实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交流沟通,还一直成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纽带——从“书同文”到今天的春联,汉字本身的表意超越功能、汉语强大的吸附同化能力一直是促进和维护中华民族成长、壮大、成熟、稳定的文化因力之一。

  岁序更易,迎来甲辰龙年。在中华传统文化里,龙被视为神秘而崇高的祥瑞之物,龙年因此就多了几分特殊。甲是天干中的第一位,代表着新的开始。辰是地支中的第五位,与龙的形象紧密相连;辰具有土的属性,代表着稳定和富饶。于是,甲辰龙年就被大众赋予启新章、再出发的意味,也凝聚着人们的热情和期待。

  看看龙年新岁耀眼的春联,应该说是内蕴厚重、壮志在胸。无论是城门上的佳作还是庭院里的自题,一副副春联传递出的美好祈愿、传统习俗、主体地位、时代进步,表达出大众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在优美的词句中潜移默化地凝聚着社会共识,让我们龙年再启新程。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云冈副刊
浓情中国年
迎新岁话春联
岁杪感怀
春回大地 (国画)
漫游即兴
过 年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难忘儿时写春联
怀念永远“年轻的朋友”张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