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加快“特”“优”农业发展、如何让大同的“特”“优”农业品牌更强、如何让农民在发展“特”“优”农业中增收致富等内容纷纷献计献策。
谈起“特”“优”农业,市人大代表杜慧娥建议,一要站在全国视野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各农业县区的特点,以特色、优质、绿色循环有机旱作为主攻方向,布局优质杂粮产业片区,打造全国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区。二要加强政策支持,大力推进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要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与“大院大校”合作,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创新,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四要建设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加大质量安全溯源,凭借绿色食品实现“弯道超车”。五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创建地域品牌、标准、准入体系,扩大“大同好粮”品牌效应。
一直关注农业领域的市政协委员高丽建议,要科学布局畜禽养殖,促进养殖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综合利用饲草、秸秆等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要加大畜牧科研投入,研发新的养殖技术和品种,大力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要加强畜牧人才和品牌建设,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鼓励企业开展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等,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特”“优”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人大代表魏权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提质增效。他说,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产业升级方面,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市场拓展方面,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在政策支持方面,设立农产品加工行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强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养,完善农产品加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渔业产业挖潜行动’,还特别提到了云冈鳜鱼养殖项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现在,我市通过独特的冷泉水、丰富的地热源、肥沃的富硒土、长流常清的桑干河水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渔业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3月22日,市人大代表历上峰在云冈区代表团发言时说。他建议,牢牢把握时代进步带来的新发展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养殖技术,优化品种搭配混养,推动我市渔业产业走上规模化养殖、智能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