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我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
“建成高密度机架5.11万架”“年用电量突破27亿千瓦时”“数字底座汇聚数据30多亿条”……3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以数说“数”,回顾了我市一年来数字经济取得的发展成果,得到人大代表的普遍认可。报告中,对今年数字产业的安排部署,更是引起大家的广泛热议。
市人大代表曹旭表示,大同要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思路,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深化巩固对接京津冀招商成效,加快信创领域的定制化服务器、高密度存储设备、整机柜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装备、UPS电源、精密空调、机房电源等研发与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培育,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人大代表李仲贵在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同要充分发挥区位、电力、气候等优势,进一步强化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产业集群形成。
“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产业”,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令市人大代表姚丽英深有感触:“数字时代,劳动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成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适配的新型劳动者,才能真正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激发出数字经济在产业创新方面的新动能。”
市人大代表王智慧指着报告中数字产业的部分高兴地说:“作为在京东工作的大同人,我真切感受到家乡在数字经济领域大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京东集团从京东云(大同)电商生态产业园起步,到京东北方区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投建,再到京东物流客户服务全国二中心运营,还有去年短短3个月就合作落地运营的京东金融(山西)客户服务中心,都让我感受到了大同速度、营商温度、转型高度。我一定要传达落实好会议精神,牵引带动更多高科技企业落地、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推动大同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体系化发展,让大同人民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