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大同走向大同

张素明

  我是极喜欢“世界大同,大同世界”这句宣传语的,从一个辽阔的地理名词即刻升华到温暖和谐的精神境界,想来都让人感到无比喜乐欢欣。

  一

  去年 12月17日,一部由我市知名文化人崔银担纲主编的100多万字的文化系列书籍《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首发仪式举行,这部书以饱满而又充满激情的文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了大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亲切温暖之余,也让我们倍感这部古都大同人文典藏级著作的厚重和历经二十余载编著过程的艰辛。

  曾几何时,大同被人讥讽“有历史没文化”,就连存在了几百万年的大同湖也被含含糊糊地称作了东亚板块上的古湖,极具细石器文化先驱性质的许家窑遗址几乎被侯家窑取代。其实许家窑与侯家窑也不过是一条梨益沟间隔开来,两村唇齿相依,隔沟相望,而且新中国成立初期侯家窑属山西省阳高县辖制。文化有无省籍都是大同湖的文化遗存,作为最早的大同文化追溯,大同湖必然浓墨重彩。这里是人类生命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摇篮,夏朝时这里的居民称作熏鬻,西周时称北戎,春秋叫狄戎、猃狁,战国称林胡、楼烦。马铺山处“白登之围”,蹄窟岭驿道上“昭君出塞”,鲜卑人在这里建立北魏王朝,冯太后、孝文帝强力推行汉化政策,使多个民族实现了大融合。郦道元在此奋笔疾书“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及至李太白登北岳而书“壮观”……人类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为大同留下了辉煌璀璨丰厚悠长的历史文化。

  人生百态,世界大千,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同湖畔一群人的行为模式,形成了大同不同的习俗,从小孩出生到婚丧嫁娶,节俗、食俗、婚俗、玩俗和戏曲民俗,《民俗再现》为每一位读者展现了作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明清重镇、现代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大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代代传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生活在大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大同特质”。《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呈现,是一种文化延续,更是一种记忆传承,摒弃不良、承续美好,则会使这种“大同特质”产生久远的影响,并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二

  徜徉在《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海洋,先不提随时代沉浮与时代共命运的《老店字号》,标杆老店自成泉火药厂,吃螃蟹的恒丽魁,盆满钵盈的鸿记蛋厂。一个个大同老店字号在困难面前展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与商业韧性,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宽厚胸怀就足以令今人敬佩得五体投地。穿过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听《街巷故事》,你会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而由衷钦佩那些敢于改革进取的成大业者。你会因抬头看天、平视看田、俯首看河,而怀疑这里曾经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也会眼前浮现“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热气腾腾的景象而对大同刀削面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还可能为一笼凤临阁百合烧麦,一碗贺老人羊杂、一碟浑源小媳妇凉粉而满口盈涎。大同的街巷酒肆,未曾进入闻香吞津,一经品尝颊齿留香。大同的故事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行业印迹》巨鸿留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

  翻开历史记忆,煮一壶上好清茶,在包容万象、雍容多姿、独具特色的《古韵清音》中,遐想跨越历史风尘的《寺庙古建》。武周山南麓绵延一公里,凡大型洞窟五十三座,小型佛龛一千有余,石刻造像五万余身,大窟内,简洁粗旷豪放,殿宇塔柱雄伟豪华,绚丽多彩,佛帝合一的石刻造像细眉长目,鼻梁方直,端庄肃穆,法相庄严,气势赫赫。口唇微启之神韵,有如慈航普渡。小窟中,凝神定睛,但见人物造型清瘦俊美,比例适中,开“瘦骨清像”之先河,令人叹为观止。暮鼓晨钟,梵音入耳,清雅哀婉,心生欢喜。让心灵感受禅音的碰撞,让繁琐的心结,在这袅袅佛香的升腾中慢慢解开。眼前不禁浮现出华严寺海内孤品,善化寺金塑佳作,悬空寺天下巨观,水神堂庙泉一体,觉山寺建筑奇特,云林寺风景秀丽。万里长城今犹在,护佑中华两千年。《老城古堡》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也展示着今人的奋发图强。

  《梨园史话》说梨园前世今生,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从大同各路民间戏曲到舞台大剧再到戏台建设,还有大同戏曲老树新花别样红,以变求活的生存方式,资料翔实内容丰厚亦让人看来不忍释手。

  四

  江山代有才人出,云中俊杰亦风流。说来真是有些惭愧,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原来我竟然是没有听说过“襄子灭代”的故事,更不知道“国史之狱”蒙冤之惨烈。当《名人故事》展现眼前之时,一个个古往今来大同的王侯将相、高人雅士、能工巧匠款款而来,赵武灵王褪下峨冠博带,短衣束腕,策马开弓。一代大儒崔浩刊刻在石头上的魏碑字迹侧倚雄强、筋健骨硬、疏阔方正、宽博厚重。伟大的设计师建造师李冲之明堂室外柱内、绮井之下、彩绘星空、逐月而变。汉家奇女子冯太后从皇族到宫女再到皇后、皇太后,历三代帝王,两度垂帘听政,推三长制、均田制、班禄制,北魏国库殷实。禁胡语、穿汉服、用汉姓、使通婚,将鲜卑融入中华民族之大家庭。飞虎子李克用初举反唐、讨伐黄巢、威震唐廷。更有面对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而足智多谋的萧燕燕,结盟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禁皇室私会、宣先帝遗诏、推新皇继位,雷厉风行、决绝果敢,顶盔挂甲,跃马亲征,签下澶渊之盟,赢得二百年稳定和平……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大同的名字依然是大同昔日的那个名字,而大同的发展早已非昔日同语。《非遗文化》之种种,因其重要价值资源而被保护下来。大同铜器、广灵剪纸、广灵柳编等等,一批批非遗产业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正如《边贸互市》前言所讲:“大同是三晋的桥头堡,也是首都的后花园!大同是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的关键一角,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塞上大同,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并且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散文学会会员)

 
     标题导航
~~~
~~~——李文玺中篇小说《云从天上来》研讨会侧记
~~~赵佃玺
~~~张素明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理论
   第08版:特稿
馆校共建学生德育实践基地
一部晋北农村变迁的风情画卷
我和《大同日报》近七十年的因缘
从大同走向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