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健康。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就早防早治,远离肝硬化导致的营养不良肌少症以及结直肠癌、胃食管反流乃至可能诱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幽门螺杆菌的困扰,为大家一一支招。
肝硬化可诱发营养不良+肌少症
49岁的李杰(化名)有18年乙肝病史,12年前诊断出肝硬化,后来发展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做过两次手术治疗。这些年来,他明显消瘦,经常浑身乏力,体检查出营养不良、肌少症。今年,他因腹胀、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前往广医一院求医。
“他的呕血是因门静脉高压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该院介入科主任熊斌教授为他实施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李杰门脉高压明显改善,腹水逐渐消退,未再发生呕血。出院后随访检查,他的骨骼肌量也逐渐增加,肌少症逐渐逆转。
“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症通常在肝硬化患者中共存。”熊斌分析:一方面,肝硬化患者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而肠道菌群改变、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也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进而引起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肝硬化导致的支链氨基酸合成减少以及高氨血症等,可加重氨基酸代谢失调,直接抑制蛋白质合成并激活泛素蛋白酶体和自噬介导的蛋白质分解。此外,全身性炎症导致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等因素也加剧了营养不良和消瘦,导致肌少症。
熊斌建议,肝硬化患者日常饮食上应加强营养,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另外适当做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延缓骨骼肌量下降,提高肌肉力量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期的患者有明确指征的可通过介入治疗,接受TIPS手术降低门静脉阻力,改善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肠癌肝转移,也有机会治愈
57岁的温阿姨(化名)近3个多月来大便不成形且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多。一开始她没太在意,直至突然出现腹绞痛、呕吐,到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求医,检查结果竟发现结肠癌已合并肝转移。
听到确诊消息,温阿姨以为自己没救了。该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劲松教授与多学科专家研究评估后,发现她肝上的转移瘤和结肠癌可通过腹腔镜下同时切除。随后,温阿姨成功接受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及肝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第八天便顺利出院了。如今她定期接受化疗,康复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老百姓普遍认为结直肠癌一旦发现肝转移已是晚期,再手术治疗意义不大。这当中有误区。”陈劲松说,其实结直肠癌肝转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很常见,约15%~25%的患者确诊时即发现肝转移,约25%~3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如果单纯合并肝肺转移且转移灶是可切除的,通过手术,联合靶向治疗、化疗等多种手段将原发灶和转移灶都“消灭”掉有望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已发生全身多处转移且病灶无法切除的,虽无治愈可能,但通过姑息性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早发现早治疗始终是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的关键。”陈劲松说。如何早发现?在医生指导下适时主动筛查是有效办法,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有大便隐血试验、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等。
咳嗽伴有反酸、烧心
排查胃食管反流病
30多岁的阿锋(化名)比较胖,爱喝浓茶、咖啡,平时一日三餐时间不太固定,常跟朋友吃夜宵,没少抽烟喝酒。今年以来,他反复咳嗽,起初以为是呼吸道感染,但吃过抗生素和抗过敏药后症状依然没有缓解。当他吃得太饱,特别是晚上吃完夜宵回家后躺下睡觉时咳得更厉害,还伴有烧心、反酸,感觉消化不良,觉都睡不安稳。
他来到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消化内科就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服用抑制胃酸和促胃动力药物三、四天后,咳嗽频率和程度明显下降。
该科副主任医师陈科全解释说,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有一定的张力能防止胃酸、胆汁、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但当括约肌功能减弱到一定程度,无法防止胃内的胃酸、胆汁、胃内容物通过连接部反流到食管进而涌到咽喉时,便可引发咳嗽,常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一般多发于饱食后或夜间平卧时。
陈科全建议,一旦确诊胃食管反流病,饮食上一日三餐尽量固定时间,不要吃太快太饱,少吃多餐,戒烟限酒,少喝浓咖啡、碳酸饮料,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等;偏胖的人群可适当多运动控制体重,改善腹内压力,睡觉时抬高床头。
治疗上,胃食管反流的首选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抗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等进行保守治疗,但若长期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持续或反复,可考虑通过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把胃和食管的连接部位缩紧,以改善反流症状。
高危人群及早排查胃癌“帮凶”
每年体检,一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很多人都会紧张:感染上是不是就意味着可能得胃癌?
广医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彭亮解释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胃癌发病的“帮凶”之一,胃癌的发生还跟人体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长期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只要定期体检,发现异常病变尽早干预,大可不必过于担忧。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彭亮分析,人们通过进食被粪便污染的食物、聚餐、亲吻、口对口喂食、打喷嚏等都有可能感染和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大约30%~70%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流行区域广泛,但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症状,只有一部分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其中有10%~15%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约5%发生胃黏膜萎缩,只有极少部分患者(<1%)可能发展成胃部恶性肿瘤。
彭亮建议,40岁以上不管有无症状都要考虑做胃镜检查及Hp检查,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排查幽门螺杆菌,一旦发现有感染,应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治“消灭”它。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