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石上缘分

王情华

  2022年1月30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壬寅年的前一天,我的文章和篆刻作品登在《大同日报》的云冈副刊版上,真是欣喜万分,无上光荣。

  《大同日报》在我心中一直是很珍贵的读物,权威且重要。初中时,老师让我们收集新闻,每天十条,所以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后,边吃晚饭边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然后再细细品读《大同日报》,报上有重要新闻都会摘抄下来,有国之大事,比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则整张报纸都会收藏起来。发现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或者喜欢的图片,写完作业或者周末就会细心地剪下来并小心翼翼地装进收纳册里。收纳册里的剪报有摄影作品、绘画雕塑,也有书法篆刻作品,空闲时间拿出来翻翻别有一番乐趣,也许从那时起就潜移默化地喜欢上了诗书画印。

  读《大同日报》已经是习惯,每日读报剪报也成了趣事一件,直到上大学离开大同,才中断了这个习惯。

  在2021年大同市三八妇女节书画展上,认识了《大同日报》的杨刚老师与贺英老师,两位老师对我的篆刻作品很感兴趣,我们一起交流了每方印的创作思路和呈现效果,并希望以后有机会到我的工作室进一步了解我的篆刻。2021年岁末,他们问我有没有兴趣刻两方新年吉语印,再配一篇文章,希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篆刻、认识篆刻之美。我平时不善言辞,也没有在这么重要的媒体上发表过文章,但机会难得,我确实想试试,我参考了吉语印有关书籍,最终确定两方印文内容:“有万喜”“壬寅大吉”。瓦当在古代有保护与祈福的美好寓意,“有万喜”拟瓦当形和意来设计。“壬寅大吉”取陈巨来细朱文风格,通过设计印稿、上石、刻印、盖印、再修改、再盖,两方印章刻治完成,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至于文章,本着专业谨慎的态度,又参考了一些篆刻专业书籍,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有了这一次的投稿经历,有报社老师的肯定,有身边朋友们的鼓励,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多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大同日报》云冈副刊版,我陆续发表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肖形印,大同新名片之“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三方组印,第一届大同好礼文化旅游创意大赛优秀作品“云冈壮景”的八方组印(“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还写了一篇文章《治印云冈壮景》。

  从不敢写文章,到认真查资料写文章,我终于突破自己。去年年底,我为大同日报传媒集团的文创日历《字见大同》治印,选用小篆入印,参考了近代浙派印风,朱文白文设计了十几稿,又几番修改,采用 “切刀法”,加入满白文汉印的特点,刻出古拙味道,最终刻成了一方“字见大同”。今年春节期间,又发表了两方贺岁印,白文“有龙则灵”、朱文“游龙”,一方一圆,代表吉祥如意,和谐统一。

  《大同日报》陪伴了我的青少年时光,也见证了我在书法篆刻道路上的成长和进步。现在,书法篆刻已融入到我的生活和生命中,是每日不可或缺的营养餐。我能如此幸运,要特别感谢与《大同日报》的缘分,她是师亦是友,一路无声相伴,一路撞击心房。

  《大同日报》迎来75华诞,我发自内心祝福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感念一代代报人的默默奉献。情溢于方寸,我精心刻治了两方四厘米印章,“一纸风行”“向云而生”。从一纸风行到向云而生,《大同日报》风华正茂,心怀党和人民,记录伟大时代,用笔和镜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同故事。走过75年不平凡岁月,《大同日报》注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版
   第08版:文旅
中医学子开展“道地药材黄芪”实践调研
重回“梁林”现场 回望古建时光
云州区“清风廉韵润云州”廉政图画展落幕
石上缘分
我与父亲共读《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