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开创出崭新局面。公共财政覆盖乡村的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逐步走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紧密,建设中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城市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吸引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打破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壁垒,使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城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引入农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二)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城市产业可以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特色产业也能与城市市场有效对接,拓展发展空间。这有利于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增长。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就业,获得更多的收入机会;农村产业的发展也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和覆盖,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城乡二元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限制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资源配置,加大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难度。
(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农村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
(三)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四)农村人才短缺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难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差异,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保障差距。
(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
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优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保障。
(五)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