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那充满智慧的母亲

张风新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但她智慧、勤劳、善良,有着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上世纪50年代,母亲随父亲从东北支援山西建设来到了大同。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年轻时高高的个子,两条大辫子甩在身后,白皙的皮肤,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顾盼生辉。

  父母来到大同那年,我出生了。命运使然,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同人。我出生时已是大同的初冬,一家人租住在农村老乡家的南房,到处跑风漏气,家里很冷,就是洗的尿褯子都会结冰,母亲把冰冷的尿褯子塞在怀里,焐热了才给我换上。而她却由于月子里受了寒重病缠身,幸亏当时大同名中医孙理大夫对症下药,才把母亲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母亲非常感激孙理大夫,每每讲起那段往事,总会轻轻拍着我的手,怜爱地看着我说:“如果没有孙理大夫,你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喽!”

  我读小学时拿着班里的钥匙,每天早早地到学校给教室生火打扫卫生,母亲也是日复一日早早起来为我做好早饭,然后叫醒我。那年代家里穷,就是窝窝头、咸菜、玉米面糊糊,但母亲每天都会让我吃上热乎乎的早饭,送我出门上学。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天到晚总在忙活,夜晚每当我一觉醒来,母亲不是在打“铺衬”(用废布头一层层抹上浆糊黏合在一起压平,是做布鞋的材料),就是转动波浪锤拧成细细的麻绳(波浪锤是拧麻绳的工具,麻绳用于纳鞋底子做布鞋),再不就是为孩子们缝制棉衣棉裤,好像永远有忙不完的家务活。有时母亲看我醒来,为我掖掖被角,轻轻拍着我,看我睡熟了,她又忙活起来。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同公园玩,坐在湖边双腿垂下,看人们划着小船儿在水中游荡,湖中的小鱼儿在脚下嬉戏,我的双脚不由得摆来摆去引逗水中的鱼儿,结果不小心把一只鞋甩到了湖水里,我垂头丧气拎着另一只鞋往家走,早有小朋友报告了母亲,母亲看见我狼狈的样子,又气又急又心疼。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脚上都只有一双家做的布鞋,当下我就面临着没鞋穿,哪知母亲熬红了双眼,手上勒出了血痕,仅用一夜时间便奇迹般地为我赶制出了一双新鞋。第二天,我高高兴兴穿着母亲为我赶制的新鞋,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母亲对她的四个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而对孩子们的品行、言谈举止、坐立行走等家教却十分严格,就是吃饭也有很多规矩,她要求我们几个孩子吃饭必须端起碗、不能用筷子翻菜等等,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见了长辈要问候,大人谈话不能随便插话,更不能撒谎。因为这些规矩,我小的时候可没少挨骂挨打。也正是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严厉管教,我的行为举止才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有教养、有修养、品行端正、受人尊敬的人。我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工人、读电大,在组织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企业的厂长。即使当了厂长,母亲仍然常常教育我,不要忘本,要多关心职工,要行得正走得端,不要拿公家一针一线,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按照母亲的谆谆教导,我认认真真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好厂长,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赢得了职工们的信赖,也保得了我一生的平安。

  母亲性格豁达富有幽默感,她鼓励孙辈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不懂事的孙子问:“奶奶,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母亲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奶奶是加里敦大学,吴老师,梅校长(家里蹲大学,无老师,没校长)。”对母亲善意幽默的回答,孙子信以为真,决心以奶奶为榜样,好好学习,一定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在我们小时候如果把米饭掉在地上,是要挨骂甚至挨打的。母亲已是耄耋之年,牙齿脱落,吃起饭来很吃力,有一次她把米粒掉到了地上,我弟弟是家中的老小,平时最爱和母亲打嘴仗,看到母亲掉在地上的米粒,便学着母亲年轻时的口气说:“您看看,怎么又把好好的大米饭掉到了地上?”母亲看看地上的米粒,指着弟弟,随口就说:“你浇点水,明年就有收成了。”弟弟张着嘴,无言以对。看着母亲的幽默又一次让她的小儿子吃了瘪,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母亲年事已高,腿脚不好,为防止摔倒用上了手推车,每次吃完饭,她不说把车“推”过来,而是一本正经地说:“把我的车‘开’过来。”她说她的车环保,不用加油,她一边“开”她的车,还一边打趣地说:“我这是绿色出行。”母亲那豁达开朗、幽默诙谐的性格,总能给一家人带来无尽的快乐。

  母亲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家教和幽默感上,更主要的是展现在她治家有方上。记得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是我垫付的押金,父亲出院后,母亲要将报销的四万多元钱给我。我说:“这是孝敬你们二老的。”可她还是要给我,于是我就说:“父亲生病,兄弟姐妹都辛苦了,您就给他们分了吧。”母亲接着我的话说:“那是你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情义,我不能拿你的钱给他们。”最终,母亲还是把钱给了我。我当厂长几十年,母亲从来没有让我为亲戚朋友安排工作或联系任何业务,就是我的亲弟弟下岗在家,我的侄子外甥大学毕业,母亲都没有张口说一句让我给他们安排工作的话。我非常感激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工作上没给我任何压力,他们默默地理解支持着我,体谅办企业的难。有一次我没忍住问母亲:“您为什么不为他们说话?”母亲说:“让他们在你身边工作,你的工作不好干,对企业不好,对他们也不好。”“为什么?”我又问。母亲说:“到你的企业工作,你不惯着他,别人惯着他,别人不惯着他,他自己惯着自己,这样下去会乱人心,乱了企业,也不利于他们学本事。在你的庇护下,他们将一事无成。”这充满辩证、富有哲理的话,出自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之口,着实让我十分震惊,我不得不佩服母亲的智慧。还有这样一件事:多年来儿女孙辈们在节日、母亲的生日送她的首饰可不少,她一一记得清楚,当她老人家85岁的时候,将所有的首饰一一对号如数还给了儿孙们。她感谢儿孙们的孝心,同时也不愿意给自己的晚年增加负担,更不愿意百年后给儿孙们制造矛盾。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不仅归还了所有的首饰,还反过来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金戒指,分给女儿和儿媳们……这是母亲给我们每个家庭留下的永恒念想。

  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在我们之间她从不扶倾济弱搞家庭经济平衡,也从不干涉每个家庭的生活,更不做伤害孩子们之间感情的事,她对我们每个孩子不偏不倚,同施母爱,让孩子们之间自觉自愿、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地建立手足之情。正是勤俭持家、治家有方、幽默豁达、淳朴智慧的母爱赢得了全家人的敬仰,也使得我们这个大家庭子孝母慈、手足情深,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看着我们全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样子,邻居们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送上一句句溢美之词。

  母亲随父亲来到大同近七十年,她曾为铺设铁路路基砸过石子、建筑工地搬过砖、街道工厂当过裁缝,历尽风霜、含辛茹苦把我们四个孩子抚养长大,她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可她从不抱怨,笑对人生。即使母亲到了弥留之际,还嘱托我在她百年后不要打扰亲朋好友,不要大办丧事,更不要收受任何人的礼钱,叮嘱我们用她自己的存款办丧事,她想干干净净、一身轻松、毫无牵挂,坦然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我的母亲!

  去年,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至今她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我那智慧、勤劳、幽默诙谐的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如若有人问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我那勤劳、善良而又充满智慧的母亲!”

 
     标题导航
~~~米丽宏
~~~柴沛霖 张晓林
~~~崔道斌
~~~
~~~张谟
~~~袁秀兰
~~~郭永忠
~~~张风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公益
2024,书香绵绵
心有大树志满怀
冬吟
冬林
咏月季四则
云的独白
大雪
我那充满智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