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技术攀高峰 质量服务创佳绩

——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成功开展巨大肝血管瘤手术

  本报记者 杜一博  通讯员 郭承宗

  近日,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成功为一名患有巨大肝血管瘤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过程安全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正在逐步康复中。据悉,因手术难度较高,此类手术在我市开展极少,此例手术的成功,彰显了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作为三级医院,雄厚的专家力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精准诊断 为精准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在本次成功手术过程中,医院的精准化诊疗理念贯穿始终。患者于去年检查发现患肝血管瘤,先后辗转多家大医院就诊,被告知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建议去北京大医院就诊,但考虑治疗费用较高,拖延至今。经多方打听,患者及家属慕名来到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医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患者经济条件承受范围内,专家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保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并制定完善的治疗计划,进一步的西门子双源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脏包膜下巨大血管瘤(约占肝部1/3),作为肿瘤性病变,肝血管瘤虽然属于良性病灶,但由于其巨大体积(直径超过5厘米可称为“巨大血管瘤”),长期不处理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肝脏压迫症状、破裂出血或其他相邻脏器的功能受损。这种情况下手术切除便成为最优治疗方案。

  多学科联动

  一流团队运作实施

  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更离不开专家团队的协作配合。为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医院迅速组织了一支由名医领衔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包括:外科专家王迎宾、庞尔国,具有丰富肝胆外科经验,擅长复杂手术操作和微创技术;麻醉科专家封飚,在控制复杂手术中的麻醉风险方面颇具造诣;影像学专家纪智、超声专家刘旭东,负责影像评估和术前病灶定位。

  该团队经过慎重的会诊与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肝功能情况及整体身体健康状态,最终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消除了他们的疑虑,赢得了患者对手术团队的充分信赖。

  技术攻关

  高难度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在手术过程中,腹腔镜微创技术再次彰显了其在复杂肝胆手术中的优势。传统肝血管瘤切除术多采用开腹手术,在扩大病灶切除的同时,也增加了创伤面,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肝功能损伤等。而腹腔镜技术则借助精细器械,在最小创伤下完成手术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显著提升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此次手术详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在精准定位患者肝血管瘤的基础上,手术团队通过腹腔镜器械仔细游离血管瘤体及周围粘连组织,确保不破坏正常的肝组织和其他器官;阻断肝脏血流:通过精准血管分离,减少术中损失,确保手术安全;结扎供瘤血管:分别对瘤体供血和引流的血管进行精准切断和结扎,避免术中大出血;完整瘤体切除:重点保护瘤体周围肝蒂及肝静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术后并发症。在主刀专家精细且谨慎的操作下,血管瘤被成功完整切除,术后确认患者肝功能未受明显影响,切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现已转入病房康复阶段。

  本次肝血管瘤切除术是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外科团队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专注于胃肠道及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医院,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始终致力于践行“创新技术、创优服务、创建名院”的发展理念,从学科建设、精准诊疗、优质服务、科研教学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学科建设,医院外科以消化道及肝胆疾病、良恶性肿瘤诊治为核心,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加强团队协作,使各临床学科实现横向贯通,目前已具备了省内领先的医疗水平及业内声誉。精准诊疗,从术前检查到术后治疗,医院每一个环节都秉承“精确科学”的原则。通过高端影像设备的投入使用(如西门子双源CT等),以及科学化的多学科会诊机制,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全面实现了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目标。优质服务方面,医院始终将“患者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注重医患沟通,通过术后随访、个性化护理等方式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术后满意度。科研教学方面,医院在提高临床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为年轻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将临床成果转化为医学科研力量。仅11月份,已成功完成数例高龄、高危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和超低位保肛手术以及急性重症胰腺炎、胆囊炎手术治疗,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更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公益
医疗技术攀高峰 质量服务创佳绩
空腹血糖高 别急着加药
远离高糖饮食 守护胰岛健康
MECT治疗—— 让重症抑郁、躁狂症治疗 不再顽固
出现带状疱疹 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