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穆
这几天,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谈论基础教育的话题时,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成为热议的焦点。大家对此进行了客观分析,发出急切的呼吁,提出不少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如今,在不断推进校园减负的形势下,中小学生校内作业比过去少了,但家庭作业增多。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不得消停,不少通过微信家长群安排的学习任务,要求家长辅导、检查、批改,衍生为应接不暇的“家长作业”,让众多家长叫苦不迭。
对此,常有家长抱怨老师消解教学任务、转嫁教育责任;老师们则是担心学生“放了羊”,希望家长多参与、多配合。如此这般,本该默契配合的家校关系却出现了情绪抵触的扯皮现象,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孩子们不但无法脱身,而且内心焦躁,不利于健康成长。
我们不愿意也不能轻易质疑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动机,只是这种愈演愈烈的“常规任务”和刚性要求,事实上已与想要的效果不成正比,甚至南辕北辙,有悖素质教育的科学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表达了共同的心声:从规范家庭作业出发,改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欣闻湖南长沙市某小学推出一项新举措,得到各方欢迎。
据新华社3月6日报道,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文件精神,近日,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特将每周四设立为“无书面作业日”,倡导家长也给孩子减负,回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全身心地放松;鼓励以社会实践类活动替代常规家庭作业,让孩子从书本学习的负担中走出来,去社会中学习,多和大自然接触;学校要求老师们周四在课堂上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不把作业提前或延后,真正为学生减压。
据报道,这项举措一推出,就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和支持,让孩子“当自己的小主人”让人眼亮心宽。
笔者觉得,此举非常值得借鉴。希望各地中小学和教育部门积极探求、努力创新,多方发力,密切协作,从“改”家庭作业做起答好“家校共育”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