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向阳) 去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1.1%,涨幅较上年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衣着类价格下降。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获悉的。
去年,我市CPI环比指数季节性变动明显,同比指数呈“M”形波动上涨。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去年受全球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通信工具中的电话机受技术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的影响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手机更新迭代期间。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受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人工成本上升、居民消费观念升级等影响较强的各类服务价格上涨较为显著。食品烟酒类是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鲜菜价格上涨对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显著。去年9-10月份,华北地区多地发生洪涝灾害,持续低温与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蔬菜的生长、运输、采摘,导致短期蔬菜供应量减少,市场销售价格上涨。猪肉价格成为缓解食品价格上行压力的主要因素。去年,猪肉价格累计下降35.6%,主要集中在2-6月份、8-9月份和12月份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