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穆
今年暑假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我市各县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暑假托管服务,不少中小学开设了合唱、舞蹈、篮球、电子琴、书法、跳绳等多种特色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项目,还帮助家长解决了孩子看护难的问题。(《大同晚报》7月29日)
暑假托管,“托”起快乐“管”出安心,这一公益性举措,在酷暑中给人们“燥热”的心里吹进一股凉爽的风。
过去,每到暑假,由于担心孩子“放羊”,又怕缺少监护而出事,好多中小学生被家长送到兴趣班、补习班等校外培训机构。这样的选择,不排除课业巩固和素质提升的考虑,但从无人监护的角度看,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暑假俨然变成“第三学期”,孩子们也很无奈。好多家长都希望有个可靠的托管机构,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作为解决家长“痛点”的创新之举,暑假托管可为众多家庭解决紧迫的现实需求。而且,各县区推出的托管服务都是官方组织、公益行为,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涵盖了兴趣班、补习班的各种项目和课程,还有法律知识、安全常识教育,以及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的领略传统文化、亲近山水田园的体验活动,弥补了孩子们暑期缺乏日常生活方式教育和身体锻炼的短板,可谓好处多多。
让孩子们度过一段轻松愉快而又有意义的时光,是假期的应有之义。暑假托管服务不是简单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尤其注重趣味性、交互性、综合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在灵活自主的交往中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突破学科、教室、校园壁垒,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小小“暑托班”也可做出大文章。期盼这样的公共服务得以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融入更多科学有益的内容和形式,惠及更多孩子和家庭,成为学生充实安康、家长放心满意的“快乐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