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马良笔”不可能把孩子变“马良”

  刘晶瑶

  近日,一名海南网友发帖称,老师给全班同学发放了一支号称“马良笔”的“智能”神笔,暑假作业必须用这个笔来写。据说,该笔配有特殊笔芯,配合相关套件可实时捕捉并传导笔记,学生作业什么时候写、写了什么,老师都一清二楚。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这是变相的监控;也有人调侃,“不能在暑假最后一天创造奇迹了。”

  从家校角度出发,智能纸笔确为教学利器。借助大数据,老师可以实时跟踪错题,客观分析学生认知水平,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教学。不过,教育不等于一味追求效率,教学不等于培养做题机器。校方强制推广“马良笔”,是否想过“小马良”们的心理阴影?

  论情理,没人想变成“透明鱼缸里的金鱼”,学龄儿童也不例外。被时时窥视、处处干预的孩子,极容易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可能丧失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此前曾有个别控制欲强的家长,在家安装24小时摄像头监控孩子学习,结果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亲子信任关系。

  论法律,强制推广智能纸笔也有侵犯未成年人隐私之嫌。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因此,采集相关信息前,既要征得监护人同意,也要证明充分必要性。对智能纸笔而言,谁来规范数据采集?谁来确保传输安全?这些都尚未可知。

  正如教育专家所言,使用智能纸笔需要评估是否会对学生造成过度压制和过度机械化,不能盲目相信商家宣传。从报道来看,智能纸笔动辄售价数百上千,怎么看都像是教育套利的生意,而非科技助力教育。

  “马良神笔”的传说,蕴含古老的智慧。真正的“马良笔”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味的“马良笔”则可能会化神奇为腐朽。避免智能纸笔变味走样,亟待教育部门立规矩、设禁区,让科技产品真正助力学习,而非变成加码增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认清教育的真意,激发“小马良”求知成长的动力。                据新华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微视野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文娱
   第12版:体育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以休闲新观念引领“旅游+”新业态
给予妇孺 更多理解和包容
让暑假托管 “托”得更广更深
提防“李鬼”App
“马良笔”不可能把孩子变“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