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整治“天价”月饼重在破除“礼盒情结”

  中秋节临近,月饼销售进入高峰期。为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市场监管,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日前,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问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对单价超过500元的月饼礼盒实行重点监管。(《大同晚报》9月7日)

  作为中秋节的时令食品,月饼寓意阖家团圆,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不少厂商过度包装、虚假宣传,让名不副实的“天价”月饼背离传统文化本源,也助长了奢靡之风,扰乱市场秩序,甚至滋生腐败。

  经过持续多年的整治,“天价”月饼有所收敛,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但仍有个别企业以多种方式炒作,问题仍然存在,且有反弹迹象。一些月饼礼盒采用古色古香的木盒、做工精细的竹篮和精致美观的绸缎盒包装,内有高档洋酒、葡萄酒、酒杯和高档茶叶以及镀金刀叉等物品,动辄要卖上千元。

  “天价”月饼为何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公众对月饼过度包装问题反映强烈,过度包装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经济负担,还额外消耗大量资源,增加垃圾,加重污染。另一方面,有人将“天价”月饼看作个人或收礼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只为过节送礼时“有面儿”,更有甚者,假借送月饼之名行贿赂之实,公款消费、求人办事、与人结交……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并且规定,售价在100元以上的月饼,所有包装的成本不得超过产品售价的15%。8月15日起强制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提出,月饼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且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

  月饼本质上是食品,理应回归传统食品属性。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月饼,为的是口味和品质,而不是新奇的包装、奢华的面子。

  监管部门重典整治“天价”月饼,对消费者、市场秩序、社会环境都大有好处。惟其如此,才能让月饼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使月饼价格更加亲民。

  拒奢尚简,众望所归,势在必行。尤其应该以整治“天价”月饼为发轫,逐渐破除一些人心中的“礼盒情结”,让月饼与礼盒回归本来面目和实用价值。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经济
   第05版:民生热线
   第06版:微视野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体育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整治“天价”月饼重在破除“礼盒情结”
溢价标签
“反诈课堂”进校园 呵护学生不受骗
免费碎手机?学校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