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6日,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勤大队民警走进多所学校,向在校师生生动讲解了校园“微粒贷”、网游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让提升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成为“开学第一课”。(《大同晚报》9月7日)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经常在身边或新闻报道中看到电信网络诈骗事件。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瞄上了学生群体,新型诈骗招数层出不穷,让缺乏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孩子们难以应对。因一通来自“171”号段的诈骗电话,年仅18岁的山东女孩徐玉玉的生命戛然而止;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因遭遇电信诈骗,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这些典型案例的受害者让人怜惜,背后的电诈分子令人发指。此外,“校园贷”和“注销校园贷”也成为瞄准在校学生的新型诈骗手段,让不少学子深受其害。
如何提高学生群体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学校的日常教育和正确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不管诈骗手段如何翻新,几乎所有电诈的手段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引诱你汇款转账,套取你银行密码,因此,保护个人隐私、提高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尤为重要。我市公安民警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把常见的诈骗手段和真实案例带进校园,让更多学生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危害,普及防骗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对提高学生群体的反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更多的“反诈课堂”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