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湖菜

□ 蜀水巴人

  巴人说事

  当初读《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印象颇深的是俏黄蓉给洪七公所做的那几道菜:叫花鸡、炸蜈蚣、好逑汤、蒸豆腐、炙牛肉条。其中,蒸豆腐“本名”叫做“二十四桥明月夜”,炙牛肉条“本名”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诗意满满的美味佳肴!金庸先生在书中和读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江湖高手俏黄蓉以“武林手法”做出了淮扬菜和粤菜的本味——除了叫花鸡以一团泥巴的本相多少展示了一点儿江湖菜的风味,其他,只不过借着江湖中人的笑谈及大快朵颐,透露了作者自己美食选择上的情有独钟。

  真正能够掀动食客味蕾的江湖菜系,总是出自川渝人家。地偏河多人众,山层叠水码头,一条路弯弯曲曲,走过去盘过来,不是坡即是江,水客山民挑脚汉幺妹子,在川渝的江湖上来来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船饿了走脚乏了,停下来,吃一餐饭、喝一杯茶,再摆一阵子龙门阵,吹一吹牛皮,打一打小麻将,然后起身,三转两拐,又一头扎进江湖路中——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酝酿一方独特的江湖菜品。

  江湖菜中的典型代表毛血旺,最早源自川菜“河帮菜”里的下河帮。重庆码头、水路,给予了下河帮粗犷豪放的江湖气息。毛肚鳝鱼鸭血豆芽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浇几勺滚烫的土榨菜籽油,刺啦啦一声爆响,川花椒辣椒的麻辣瞬间被激活。刚刚还在灶台上蔫巴巴静悄悄的食材,一下子豪横成了《水浒传》里的剪径客,“逼”得一众人等争先恐后,挥箸不停。

  我的家乡重庆市江津区,据说是酸菜鱼的发源地——这是另一道大名鼎鼎的江湖菜。不知哪一位渔夫,或者是哪一位乡厨,曾经不经意之间,将卖不掉的小鱼,和着酸菜“咕嘟”于一锅,泼入旺油出香的辣椒花椒……氤氲的麻辣味道,随风而去广而告之;码头上来,乡路上去,尝过的食客口口相传,江湖上陡然就有了酸菜鱼的显赫位置。

  假如铺排开来,给川渝江湖菜一一点名,恐怕会是一张很长很长的食单——现在流行于各地灶间厨间的,辣子鸡、口水鸡、沸腾鱼、甜(咸)烧白、串串香……最早的源头,总能够在川渝人家那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因而,假如把这张长长的食单折叠起来,几个字即可概括出江湖菜的特色——麻、辣、烫,土、粗、杂!

  其实,其他地方也有江湖菜的踪影。湘西老乡烧鸭子,被喜欢弄噱头的人们叫成“土匪鸭”。类似的一些江湖菜,统统冠之以“匪菜”,听起来有一点儿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武汉三镇对于此类菜肴,则称作“迷宗菜”,意思是带着一点儿神秘的味道。一道菜上桌,就会衍生一段稀奇古怪的故事。在一些北方地区,还被称作“大嫂菜”,意思则是家常风味,大嫂料理。这其实很有一点贬低女厨子的味道。在行商遍地中国菜味道基本定型的宋代,有名的女大厨非常之多。西湖开店卖鱼的宋五嫂(宋嫂鱼羹的创制者),写作了《吴氏中馈录》菜谱的浦江吴氏,为南宋孝宗皇帝掌勺的刘厨娘,都是名满天下独擅绝艺的名厨。说到北方“原创”之江湖菜,最具代表性的恐怕非东北的杀猪菜莫属。大气磅礴,豪爽敞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萦绕在餐桌之间的江湖气息,简直呼之欲出。

  曾经有一种说法,把江湖菜概括为“五黑菜”——“黑起放辣椒、黑起放花椒、黑起放味精、黑起放麻油、黑起装盘盘”。所谓“黑起”,是川渝一带方言,意思即是“使劲超量”地搁、再搁。口味重、油水大、分量足——形成了人们口中的“五黑”,同时也实实在在吸引了趋之若鹜的食客——源自草根儿的江湖菜,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有一种接地气般的存在。

  江湖又是流动的,有流动就会有变化。广州有一家餐厅,亮出的招牌叫做“撒椒·江湖菜餐厅”——而所出的菜品,却全无“五黑”的痕迹——这是行走江湖的人们,面对高端消费人群做出的某种改变。江湖菜也可以很幽默,并不都自带“匪气”——流行于川渝的一款江湖菜“脑馋”——却原来只是新鲜脑花与豆腐,佐以藤椒、花椒、辣椒,“三椒”之下,遂成爆款。“脑馋”亮相——纯纯粹粹逗你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在,江湖菜也在。

 
     标题导航
~~~□ 蜀水巴人
~~~
~~~□ 贾春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综合
   第04版:时事综合
   第05版:小记者
   第06版:小记者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九龙壁随笔
江湖菜
多姿多彩过春天
当炊事员的感悟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