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穆
近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反馈窗口,旨在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未能及时受理、按时办结等困难或问题,通过真诚服务、耐心解读、及时反馈,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大同晚报》2月15日)
这样创新管理、完善服务的举措好得很。
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内蒙古包头市、辽宁丹东市、山西运城市等地,纷纷开设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我市也开始实施,这无论对改进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还是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都是十分有益的。
“办不成事”指的是,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得到成功受理和审批,或群众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问题等有关情况。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可以直接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工作人员会详细记录并通过统一的系统反映给相关部门,甚至成立专班,分析原因,快速解决,让群众办事不走弯路、少跑腿。
换言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一个“兜底窗口”。群众来办事都想尽快办成,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些没办成,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的就是“兜底”服务、解忧帮助。
市民肖女士的经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14日上午,肖女士前往市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时,提供的身份证号码与原房屋所有权证上的不一致,咨询台工作人员告知此类情况暂时不能办理,需出具相关部门证明才可正常办理。肖女士向“办不成事”窗口反映了情况,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联系相关科室分管领导及负责人,针对此项业务如何办理进行梳理、研究、讨论,最后找到了政策依据,很快帮肖女士解决了困扰。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给群众拓宽了倾诉或寻求权威答案的渠道,让大家心里更有底;有利于职能部门听取群众意见,对有关问题实现“未诉先办”;还可实现信息互通、有效联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政务创新一小步,民生福祉一大步。“办不成事”反映反馈,一个小窗口可解群众“大纠结”,体现了急群众所急、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满意的人本情怀。
希望这样亲民为民利民的服务举措得到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