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春日温补数黄芪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黄芪的食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黄芪,古称“黄耆”。据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戴糁的老人,他擅长医术,乐于助人,因为形瘦面黄,人们敬呼他“黄耆”。后来,老人因为救一名儿童而坠崖身亡,为了纪念他,人们把他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草药称为“黄耆”,也就是黄芪。

  黄芪,性平味甘,既可以入药,亦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并且食用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苏轼曾在诗中提到自己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苏轼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就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无独有偶,大诗人白居易也在一首《斋居》诗中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同样也提到了黄芪。看来,用黄芪粥调养身体是古人的日常食谱。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想必他们都深谙药食同源的道理。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因盛产于我国北方,被称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以及内蒙古等省区,这之中尤以恒山野生黄芪为上品。

  恒山野生黄芪长在恒山山脉的山坡地带,因地形复杂,无法浇水施肥,全靠自然生长,加之气候寒冷干旱,昼夜温差较大,因此生长周期漫长,时间短不易长成形,8年以上才符合采挖标准,并且恒山是沙质土壤,有利于黄芪的根部下扎得更深,吸收该地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磷,钾,硒等。黄芪的根部入药,根扎的越深吸收的养分就越多,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同时,自然野生的黄芪根部分叉多、颜色深,和现在大面积人工种植的相比,其外观反而没有那么好看,所以要想识得好黄芪,不可以貌论短长。

  正值春季,阳气生发,像古人一样用黄芪熬粥温补身体可谓正当其时。

  (晓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民生热线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体育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不要盲信 “勒”出来的健康
取悦自己 也善待他人
春日温补数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