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记者走市场

“后备箱集市”带火夜经济

市民表示支持希望合理引导

  本报讯 (记者 孙向阳) 近日, “后备箱集市”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带火了我市夜经济。记者3日从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了解到,市民支持有序摆摊,但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市容环境和交通安全监管等还需合理引导。

  为了解市民对于“后备箱集市”的认可程度和业态运行的意见建议,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对93位居民、10位“后备箱”经营者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1.5%的被访者了解“后备箱集市”,其中55.7%的被访者逛过“后备箱集市”。91.1%的被访者认为“投资门槛较低”利于实现经营,73.4%认为“拓宽收入来源”。“后备箱集市”的物品种类繁多,市民消费主要以生活类消费品为主,购买特色小吃、饮品和日用品的比重最高,单品消费区间在100元以内。

  “后备箱集市”虽然挺火,但食品安全不容忽视,主要是从业者自身的健康情况无从知晓,且“后备箱”加工食品空间狭小,一些从业者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将食材、外包装、垃圾等随意摆放在地上,这些会对消费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调研结果显示,42.8%的被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后备箱集市”购物的主要担忧;商品质量缺乏保障,“后备箱集市”具有商品丰富多样、物美价廉等优势,但容易出现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追查,消费纠纷维权等问题;市容环境和交通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由于“后备箱摊主”普遍自主安全、环保意识不足,且经营时间都在19时以后,摆摊地点往往在道路两侧、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或小区门口,普遍存在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安全问题。55.3%的市民认为“后备箱集市”存在占道经营扰乱交通问题,36.7%的市民认为存在夜间噪音扰民问题,41.5%的市民认为存在垃圾影响城市卫生问题。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视觉
   第06版:晚报早评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时事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九龙壁 随笔
“后备箱集市”带火夜经济
我市大力推动 手机号码支付
露营经济升温 烧烤食材热卖
汽车“防暑”用品旺销
国网大同供电公司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盘活优势资源 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