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拆掉挡景围墙是个明智之举

  老  穆

  曾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围墙挡景”事件有了转机。近日,云南九龙瀑布、陕西黄河壶口瀑布等景区沿线公路的围墙被拆除,网友纷纷叫好。

  好好的自然景观非要用围墙挡住,而且一处筑墙,多地效仿,砌墙的出发点引发公众质疑。尽管当事部门或地方政府大多对此作出解释,但其冠冕堂皇的理由难以服众,网友纷纷指责:这些挡景的围墙“堵”了民心。

  一些地方之所以在景区沿线道路设置围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游客安全”,认为沿线如果有风景“暴露”,会分散司机注意力、吸引游客驻足围观,增加交通安全风险;二是为了景区能卖更多门票,选择围挡景观而不让过客“白占便宜”。

  自然景观建起围墙防人“偷窥”,这种做法于法无据——若未开发建设没有增值服务,建个围墙、圈块地就要收费,实在说不过去。从另一个角度看,发展地方旅游,不能光盯着圈景收票,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会影响旅游综合收益,这也是国内不少景区争相减免门票、努力构建全域旅游的重要原因。

  “围墙障目”不仅挡住了游客对景区的向往,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短视。

  其实,解决景区沿线的安全问题,完全可以寻求更令人舒适的方式方法。

  比如,恒山隧道北口路边的防护墙就很说明问题,这堵长约300多米的防护墙与悬空寺临谷相望,砌筑之时就没有垒“死”,而是设计了十几个扇形“窗口”,在保护行车安全的同时,方便过路者通过“窗口”一睹悬空寺真容,极其人性化。

  此次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整改也做了充分考量,当地邀请交通、地质、景观、文旅等方面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后,综合观景与安全保障,选择了“安全墙”的替代性方案。这也充分说明,以安全为由的刻意遮挡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明智的。

  纠正挡景卖票的行为,必须跳出“门票经济”的狭窄视野和思维局限,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在丰富景区业态、拓展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完整的公共风景。

  思路一变天地宽。景区管理和运营只有融入更多智能化、信息化要素,采取更加柔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增强游客的亲近感和满意度,才能赢得好口碑、收获满堂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教科文
   第06版:晚报早评
   第07版:微视野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时事
   第12版:文娱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欣看古长城之“活”与小村庄之“火”
科技赋能让生活更便利
拆掉挡景围墙是个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