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鸟儿的守望者

本报记者 杜一博

  摄影人的圈子中,有的喜欢拍人文,有的喜欢拍花卉,有的喜欢拍建筑,有的喜欢一个题材接着一个题材地拍。他们各有各的拿手绝活儿,各有各的创意和分享。在大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起相机,用镜头捕捉鸟儿灵动的美,再将其定格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人们透过这些摄影作品,不仅可以读到一个个关于鸟儿的有趣故事,还能看到大同自然环境的提升。

  拍鸟人的故事

  第一次拍鸟,赶了个雨天,第一次拿相机的手冰凉到不停地发抖,这时却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看过了很多‘发现大同·飞鸟翔集’的作品,就想尝试着自己也拍几组。”90后摄影人门璐璐讲述了他的拍鸟经历。“在雨天拍摄鸟类,高速快门下,雨点会在空中凝固,鸟儿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瞬间定格,这样更能体现出它们生命的活力和张力。雨点落在鸟儿身上,凝结成水珠,是很有美感的画面。”“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就是这种感觉。门璐璐说,拍鸟需要很大的毅力,若不是兴趣使然,或是抱有某种信念,真的很难拍摄出好的作品。

  由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发现大同·飞鸟翔集”栏目推出的特别策划“飞鸟翔集·人物篇”已达5期,“发现大同·飞鸟翔集”开栏两年多收获了众多忠实的读者,但我们只看到镜头前生动活泼的鸟儿,却不识“长枪短炮”后长年守候的那些创造者,如果没有这一群爱鸟、拍鸟的摄影师,我们也无法相遇、相知。于是我们认识了《这些年,他拍到了150多种大同鸟》里的尹继,认识了《干这件事,他最享受的就是等待》里的高贵宝,认识了《拍了三年时间短?但我们收获的快乐是一样的》里的刘玉芳,还有“全勤”摄影人马华,以及让好多网友艳羡无比的《最幸福的事是我喜欢拍鸟,刚好你也是》里马华的爱人丁雅琴……坚持、担当、梦想、激情、浪漫,读他们的拍摄历程和拍摄的部分心得感受,像是一次精神洗礼。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切用镜头语言记录下来,真实而又不失趣味。正如丁雅琴说的那样,“拍鸟儿的乐趣在于可以亲近它们,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中,让思绪与鸟儿一起飞翔,在大自然中享受其无穷的快乐。当按下快门时,我们和大师们收获的快乐是一样的。”

  共享生态文明

  住在一座城市,你的耳朵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你会通过哪种声音去识别并记住这座城?清晨醒来,当你听到窗外啁啾、啁啾的鸟鸣,你的心情是否会随之愉悦几分?没错,这些有趣的问题,在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发现大同·飞鸟翔集”栏目,以及读者的留言里都能找到答案。    青山绿水好,处处闻啼鸟,特别是在城市里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更觉得无比珍惜。“拍鸟人”尹继老师说,“随着大同的生态环境不断变好,今年的鸟儿特别多,种类也丰富。今年过年广灵来了丹顶鹤,4月文瀛湖来了卷羽鹈鹕,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鸟种。它们飞临大同,就是对大同生态环境的认可。鸟的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大,对拍鸟人来说,就是最盼望的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驻留、迁飞的鸟儿就像生态系统移动的“晴雨表”,与山水林田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我们爱它们的声声啼鸣,爱它们亮丽的羽毛,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拥有更多色彩与乐趣。让爱鸟护鸟成为习惯,让爱的翅膀,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让鸟语花香,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为这山清水秀的景色增添灵性与生机。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微视野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文娱
   第12版:体育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鸟儿的守望者
还记得你当年结婚的那些排场吗?
小暑,美味引微凉 悠悠苦暑长
刀削面在大同的盛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