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化监管整治 让“鬼秤”退出市场

  魏冬妮

  3月1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三四斤水果能差半斤——揭开缺斤少两“鬼秤”的面纱》一稿,曝光一种能够随意调节物品重量的电子秤频现市场坑骗消费者,并且形成了一条改装、销售“鬼秤”的地下产业链。对此,山西省相关部门迅速启动核查和整改,在全省范围开展集贸市场“缺斤短两”专项治理。(《大同晚报》3月18日)

  “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市场执法人员不易发现。近年来,被曝光缺斤少两的街头摊贩不在少数,“鬼秤”也不时出现在餐饮、零售、批发等行业中,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种在分量上耍花招的行为还时常在网购和直播带货中出现,频频欺诈消费者。这些商户也许认为,缺斤少两涉及金额较少,且不会被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轻易发现,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然而,“鬼秤”让商户丢了诚信,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扰乱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贪图这样的“小便宜”终将会让自己“吃大亏”。

  指望商户提高觉悟、自觉摒弃“鬼秤”并非治本之策,只有加大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不法商家形成威慑,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欺诈问题的发生。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屡禁不止的“鬼秤”采取了更为全面、精准、严密的治理措施,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将一些高科技手段也逐渐运用到市场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中,让执法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发现和解决欺诈问题。

  “小计量”连着“大民生”,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才能放心购物、安心消费。望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商家等各方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营造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用良好的口碑赢得消费者信赖。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预付式消费“卡”在哪儿?
陌生“码”不明“链” 慎重操作防受骗
强化监管整治 让“鬼秤”退出市场
高位“炒金” 需谨慎
遏制校园霸凌,从绝不把霸凌当小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