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风风火火之际,有时也得学会打盹儿。打盹儿,是逐梦的一种伴奏。追求梦想的路上,快马加鞭与挥洒汗水都不可或缺。高歌凯进,是逐梦的主旋律。但总不乏这样一些时刻,心里突然就厌倦了眼前的现实。于是,恹恹欲睡中,如鸡啄米一般地打起了盹儿。
很多人在生理上,都不乏打盹儿的经历。累了,困了,但打心眼儿里不想就此停下。四周一片嘈嘈切切中,人却恍恍惚惚打起了盹儿。打盹儿,似乎有一种催眠的作用。但若是深究起来,往往又是人自身反催眠的结果。
人觉得困了,若是停下手头的事儿,卧床而眠,便意味着与畅游其中的旋律割裂开来,就此停下。心有不甘之际,打盹儿便应此而生。打盹儿更像是一种主旋律之外的伴奏,既安抚了自身的睡意,却又随时准备着惊醒过来,重新投入眼前的现实。
一个人若只懂得往前冲,却连打盹儿的工夫都不留给自己,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生活总是在急急切切中,有时反倒流于莽撞,如无头苍蝇一般,最后连前头的方向都看不清。打盹儿,更像是紧张生活里的一种调剂,让日子在实在之余,多了点诗意。
两个人的交情,若想长久,打盹儿也是不可少的。人一旦经历得多了,便会知道在两个人之间,和稀泥的重要性有时更甚于一清二楚。水至清则无鱼,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凡事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彼此之间便容易重理而疏情。久而久之,交情日渐疏远,各走各路。长久的交情,大多有一个共通之处,虽重理却不忘偶尔打个盹儿,将一些无关紧要亦未触犯原则的小问题,轻轻放过。把烦心事儿,丢到一旁,打起盹儿,超然入梦。惊醒后,心间一片清净。
打盹儿,于人而言,不仅是生理需求,亦是心理需求。
——摘自《肥东晚报》
□ 郭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