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婚事新办应久久为功

  李生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笔者在结合社会考察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央提出“婚事新办”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很多家庭深受婚礼大操大办之苦,但碍于情面,不得不随波逐流,为人情世故所累。

  窥诸现实中的一些婚礼仪式,费时费力费钱的繁文缛节已经演变成一个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令很多青年和家长厌倦甚至望而生畏,移风易俗、简化婚礼程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诉求。

  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团市委携手婚姻登记机关,通过组织集体婚礼、推出榜样示范、完善婚姻服务等多种方式,弘扬文明新风。受之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整顿婚礼”,拒绝繁杂冗余的仪式,主动选择流程简单、时间充裕等轻量化、个性化的“三无”婚礼,掀起婚礼仪式新风潮。

  但在现实生活中,“整顿婚礼”、婚事新办并非那么易如反掌,而要面对家长、家族“要面子”的传统观念,礼尚往来的“还礼”诉求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挑战。很多青年即使想要追求简单,也难抵来自各方面尤其是周围舆论的压力,无法挣脱各种不利因素的掣肘,因而最终能如愿以偿实施者寥寥无几。这个“共性纠结”提出如下启示:

  第一,亲朋之间应有人情味,但不能变味。移风易俗是破旧立新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更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围绕常态化和长效机制,从长计议。换句话说,新风俗的树立不会轻而易举、一劳永逸,久久为功方可积小胜为大胜。

  第二,反对天价彩礼和大操大办,也要方法得当。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构、机制的作用,妥善化解争议,主动回应诉求,让新婚俗在群众中形成共识、获得支持。同时,各级团、妇、工会等群众团体和民政等部门,乡村、街道和传统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应给予热情鼓励、坚定力挺,尤其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

  第三,要坚持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让简约婚礼办出新气象,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顺应年轻人崇尚简约而不简单的心理,加大对婚礼内涵、品位的挖掘和宣传,让更多人看到婚事新办、简办同样可以喜庆隆重、富有意义,有助于带动全社会转变观念。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晚报早评
   第05版:焦点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文娱
   第09版:体育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减少食物浪费需全民努力持之以恒
婚事新办应久久为功
揭开山寨食品的“画皮”
别让劣质羽绒“寒”了消费者的心